眾所周知,煤炭資源埋藏在地下,煤層被采出后,地下形成空間,其上覆土層巖層的原始應力平衡狀態遭到破壞,從而發生移動、變形和塌陷。一般表現為地表下沉,形成采煤塌陷區。人們在煤礦周圍看到一些小湖泊及低洼地,多是因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所致。這就給農民種植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和困難,有的地塊甚至絕產絕收。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煤礦塌陷地,是政府力促、煤礦力行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煤炭開采是山東能源集團的主業之一,現有70多對生產礦井分布在全國十多個省區,年產煤炭過億噸。截止2015年底,山東能源集團在省內共有42對礦井涉及采煤塌陷地,分布在濟寧、泰安、棗莊、煙臺(龍口)、菏澤、萊蕪、德州、濟南等8個地市。累積形成的絕產地和減產地(簽訂補償協議塌陷地)263460畝,其中絕產地81404畝,減產地182056畝,積水區面積33532畝。在省外開發的山西盤道、大恒煤礦,以及貴州綠塘煤礦等也都存在或面臨采煤塌陷地治理問題。
近十年來,山東能源集團各煤礦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積極履行治理義務,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組織專門班子,抽調精兵強將,采取疏排水建設、廢棄物回填、土地復墾、道路維修、河道治理、植樹綠化、農業開發等措施,對采煤塌陷地進行了綜合治理,使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千方百計滿足農民耕種的需要。有的塌陷地通過治理,由傳統農業發展成為農、林、牧、副、漁一體化,種植、養殖相配套的現代農業,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到“十二五”末,山東能源集團累計投入治理資金157756萬元,已經治理采煤塌陷地105648畝,復耕土地71566畝。經地方政府驗收土地17950畝,移交給農村耕種土地7144畝。有的已改造發展成相當規模的第三產業。
位于菏澤市巨野縣的新礦集團新巨龍公司秉持“高標準治理、高效率建設、高效益回報”的理念,堅持“開采、復墾、開發”三同步,成立農業開發公司,目前基本完成了13500畝沉陷區開發。整合開發耕地、濕地、淡水、地熱、生物五大資源,積極推進農、林、牧、漁、游等多元產業。一是發展綠色食品。建成32棟日光大棚25000平方米,采用基質栽培,種植色彩多、口感好、品質高的有機蔬菜,已產出有機糧食500萬公斤、有機果蔬80多萬公斤。二是發展經濟林業。培養欒樹、法桐、國槐等城市園林綠化苗木及各類花卉,種植面積達7000畝、230余萬株,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三是發展畜牧養殖。建設標準化徒河黑豬、魯西南青山羊、微山麻鴨標準畜禽養殖小區。四是發展水產養殖。在沉陷水域陸續投放了鯉魚、草魚、鰱魚等30余萬尾,形成規模化淡水養殖項目。五是發展觀光旅游業。已接待旅游參觀者5萬多人次,被評為省級農業旅游示范區、省級現代農業開發示范區。
棗礦集團柴里煤礦多年治理采煤沉陷地力度大、收益多。在回填的上千畝塌陷地面上,先后建設了工業廠房、三產項目、職工住宅、學校、休閑廣場等,緩解了礦區用地緊張的局面。蔣莊煤礦對井田內1000余畝塌陷區進行綜合治理,現已恢復正常耕種土地面積730畝,建造經濟林70畝,挖魚塘43畝,發展水面養殖220畝,并建成熱集旅游、觀光、娛樂、休閑、綠色養殖于一體的湖心島。2015年10月,與地方政府達成協議,交出已治理好的塌陷地604畝供農民耕種,每年可減少塌陷補償費100余萬元。
臨礦集團王樓煤礦于2015年初成立了喻興園生態農業公司,探索通過開展土地流轉,開發生態農業,實行采煤塌陷地復墾治理新模式。目前一期流轉土地390畝已基本治理完成,規劃農業種植、淡水養殖、農產品初加工三大支柱產業,涵蓋熱帶水果、有機鱖魚、五彩水稻、淺塘蓮藕、濕生植物圃、鄉村旅游洗浴溫泉等六大板塊,在駐地喻屯鎮建成鄉村旅游接待中心、有機蔬菜園區。在采煤塌陷復墾土地上,育有紅葉碧桃、櫻花、紫葉李等20余畝,種植果樹千余棵、白蓮藕百余畝,開挖螃蟹池20畝,建起雞、鴨、鵝、羊、豬養殖基地,利用塑料大棚種植優質甜瓜等,目前已成為微山湖西生態農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