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山東能源史話

燭光會議”點燃干群開發濟北礦區激情

發布日期:2016年12月22日    孫卓龍    
  淄博礦區煤炭開采歷史悠久,據考證,始于唐末,興于宋元,至明清時期,煤炭已經廣泛應用于當地陶瓷、琉璃、冶金、硝磺等手工業生產。1904年德國人在淄川縣洪山開鑿淄川豎坑,建立淄川煤礦,開始以近代機器生產方式掠奪淄博煤炭資源。后由日本人接管,掠奪開采近30年。解放后,淄博礦區一直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煤炭生產基地,從1949年~1990年,淄博礦務局累計生產原煤1.966億噸,為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淄博礦區煤炭資源瀕臨枯竭,11對礦井中先后有7對注銷了生產能力,加上礦老人多包袱重,持續多年虧損,致使全局陷入生存和發展困境,當時曾被煤炭部確定為全國36家特困企業之一。
  1991年8月,國家能源部批準將濟北礦區作為淄博礦務局的接替礦區,為艱困中的淄博礦務局找到了一條生存和發展出路。濟北礦區位于濟寧市北郊的任城區,井田面積243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6.22億噸,煤層平均厚度9.58米,煤質好,屬于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環保動力煤,是淄博礦務局理想的接續礦區。為開發濟北礦區,1992年春,淄博礦務局專門成立了濟北礦區籌建指揮部,抽調21名職工開始進行籌建工作。但接下來的三四年間,由于多種原因,籌建工作進展很不順利,一度處于想建干不成、停又停不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1995年8月,淄博礦務局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后,局領導多次深入濟北礦區調查研究,對加快濟北礦區開發的緊迫性有了新的認識。1996年1月14日晚,在籌建處簡易的辦公地點,礦務局領導和籌建工作人員點燃7支蠟燭召開了一次激動人心的開發濟北動員會,明確提出要把開發濟北作為淄博礦務局的“救命工程”來抓,排除各種干擾,克服一切困難,爭取十年建成濟北礦區,形成具備年產660萬噸的生產能力。針對國家投入不足、缺乏建設資金的問題,會議決定,立即發動全局職工集資,勒緊褲帶,自力更生建設濟北礦區。這次“燭光會議”,點燃了淄博礦區職工開發濟北礦區的熱情,吹響了基建會戰的“集結號”。會后不到一個月,全局職工集資4000多萬元,迅速投入新井建設。全局人力物力財力一齊向濟北礦區傾斜,濟北礦區從此進入了熱火朝天開發的新階段。
  在濟北礦區建設過程中,淄博礦務局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打破國內基建礦井都要建設生產輔助和生活設施的傳統模式,堅持不建生活區、不建醫院學校、不建大型修理廠的原則,把生產輔助和后勤服務的功能全部實行社會化管理,大大減輕了建井投資壓力。始終堅持以最優的生產布局、最簡單的生產設施、最先進可靠的技術、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資、最大的產出、最好的經濟效益的“七最”理念,推行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招投標制和工程合同制“四制”管理,同時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資源,保證了礦井建設的速度和質量。
  奮戰在濟北礦區的建設者們以改革的精神,勇于打破常規,敢于超越自我,不斷刷新礦井建設歷史記錄。設計生產能力300萬噸的許廠礦、岱莊礦分別用28個月、24個月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120萬噸的葛亭煤礦僅用23個月建成。設計生產能力500萬噸,主、副、風井3個井筒均在千米深的唐口煤礦,從開工到投產只用了48個月的時間,創出了全國井工礦井建設新水平。通過優化設計,濟北礦區4個礦井和鐵路專用線與設計指標相比,節約土地66.7公頃,節約投資9.43億元,累計縮短工期14個月,與同規模礦井相比減少用工40%。在整個濟北礦區建設過程中,共刷新和創造全國煤礦建設記錄10項,工程優良品率達到100%,有25項建設和創新成果受到省部級及以上表彰獎勵。其中“千米埋深礦井建設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8月,濟北礦區基本建設全部結束,共完成總投資額72億元,除建成許廠、岱莊、葛亭、唐口4座現代化煤礦外,還建成與礦井相配套的4座選煤廠、24.44公里鐵路專用線,形成千萬噸級現代化礦區,為保證淄博礦區的資源枯竭礦井接續、實現新世紀戰略轉移和再次崛起奠定了的根基。(孫卓龍)
政府機構
中央企業
能源行業
主要媒體(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