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山東能源史話

關井破產改制使老企業浴火重生

發布日期:2016年12月15日    孫卓龍    
  煤礦是資源型企業,煤炭資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一旦無煤可采,煤炭企業的生存就成為大問題。進入新世紀頭十年,我省各礦區根據黨和國家對煤炭資源枯竭礦井實施關閉破產的有關政策,先后分3批對部分資源枯竭煤礦實施了關閉破產工作。在國家財政和省財政破產補助資金的支持下,通過關井破產、資產轉讓、改制重組、轉型發展,不僅使各礦業集團甩掉了沉重的包袱,減輕了負擔,而且使一批資源枯竭、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破產企業“重生”,走上了改革發展之路。
  到上世紀末,因開采歷史悠久,新汶、棗莊、淄博、肥城、臨沂礦區陸續出現了幾個資源已經枯竭或瀕臨枯竭的老煤礦,它們多的開采上百年,少的也有幾十年。有的老煤礦因無煤可采,生產難以為繼;有的雖有部分剩余儲量,但開采成本居高不下,虧損嚴重,資不抵債;有的想轉產但缺乏資金支持,陷入生存困境,已經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
  2000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源枯竭礦山關閉破產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00]11號文),明確指出:“建國50年來,煤炭、有色金屬和核工業礦山為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由于礦產資源不可再生,一批礦山經過長期開采,資源逐步萎縮和枯竭。企業生產大幅度下降,有的長期停產,虧損嚴重,礦區職工生活困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決定對一批資源枯竭礦山實施關閉破產。這是推進結構調整,深化企業改革,實現扭虧脫困目標的重大舉措,關系社會穩定的大局,是一項亟待解決的緊迫任務。”中央兩辦文件下發后,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各礦區引起強烈反響。多數職工認為中央文件給資源枯竭礦井送來了“及時雨”,為舉步維艱的企業重獲新生打開了一扇大門,支持企業走關井破產之路。但也有部分職工對關井破產心存疑慮,擔心關了企業,丟了飯碗,思想產生波動。
  為了落實中央關井破產的重要舉措,充分利用好國家的優惠政策,各礦業集團都成立了關井破產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展開關井破產工作。依照規定的破產程序,大體經歷了5個實施步驟:各礦業集團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擬定企業破產方案,上報全國企業破產領導小組審批;履行民主程序,做好思想工作。將《關井破產實施方案》提交職代會討論審議,并形成決議。同時編印了《破產政策宣傳手冊》發到破產單位每名職工手中,采取多種形式,組織職工學習上級政策,做到了政策講透講明,宣傳教育到位,為實施破產改制奠定了思想基礎;依法裁定,清算評估。所有破產企業都向當地法院遞交破產申請,由法院依法裁定并宣布破產,然后再聘請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破產有效資產進行評估清算;堅持自愿選擇、妥善分流、全員安置、身份置換的原則,通過正常退休、提前退休退養、社會職能和公用服務單位錄用,選擇自謀職業、參與企業重組安置等途徑,對職工進行了分流安置。愿意重新就業的與新組建企業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對自謀職業人員一次性發給安置費或經濟補償金;企業破產終結后,新組建的公司利用國家補助的經濟補償金,競買到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組建股份制企業,制定了《企業重組方案》、《員工出資募股方案》、《公司章程》等,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了由老企業向新企業的平穩過渡。
  據統計,從2000年到2010的10年期間,新汶、棗莊、淄博、肥城、臨沂5個礦區先后有37個煤礦實施了政策性關井破產,涉及職工16.31萬人,共爭取到中央財政和省財政補助資金78.35億元,破產終結后參與企業重組的職工5.23萬人。經協調地方關系,淄博、臨沂礦區的破產重組企業移交到地方政府管理。其余有部分剩余煤炭儲量的企業堅持邊生產,邊轉產,積極尋求轉型發展之道;而徹底關井閉坑的企業大多走上了發展非煤產業的新路子。破產重組改制以來,已有一批企業成功轉型,找到新的生產門路,經營紅紅火火,呈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興旺景象。
  
政府機構
中央企(qi)業
能(neng)源行業
主要媒(mei)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