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九周年到來之際,我們由衷地緬懷和贊頌人民軍隊的光榮歷史和豐功偉績,也永遠不會忘記人民解放軍為山東能源早期建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其中,坐落在棗莊礦區中部的八一煤礦,就是由人民解放軍開工興建并以“八一煤礦”命名的水力采煤礦井。
八一煤礦位于滕州市官橋煤田的南部。官橋煤田有250多年的開采歷史,但早期的小煤窯多建于煤田北部木石鎮一帶。1955年7月,華東煤炭地質勘探局123隊經過鉆井勘探,發現木石南部的魏莊、萊村、軒轅、井亭一帶有較大面積的含煤層。1956年提出普查地質報告,1958年5月提出精查報告。當時正值“大躍進”年代,全國大煉鋼鐵,需要煤炭資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后勤部主動請纓,向省政府提出擔當軒轅井的基建施工任務。
1958年7月10日,濟南軍區成立了工礦部籌備處,派員至官橋公社軒轅村附近,開始前期籌備工作。8月1日,軍區工礦籌備處按照上海煤礦設計院提出的井型60萬噸的“軒轅水力采煤礦井初步設計”,在棗莊礦務局測量人員的配合下,打樁劃線,破土動工。至1959年4月,鑿井30多米,因施工條件不足,遂將建井任務轉包給省煤炭局第三建井處。9月25日,濟南軍區將礦權移交給官橋礦務局。10月,省煤管局決定將井型改為45萬噸,改水采為旱采,由上海煤炭設計院修改設計。1960年10月,上海煤炭設計院報經煤炭部批準,恢復水采。因該井是濟南軍區于1958年“建軍節”之日破土興建,為紀念解放軍開工建礦和建井前期付出的努力,遂將“軒轅水采礦井”易名為“八一水采斜井”。此時副井已掘至400余米。因國家急需煤炭,1959年底至1960年6月末,官橋礦務局曾組織1200余人,在-280水平以上組織旱采生產。1961年7月1日,省煤管局要求移交生產,當日成立八一煤礦,繼續旱采。因水采生產環節不配套,7月29日,省煤管局又重新安排第三建井處進行基建施工。1963年2月,煤炭部核定八一煤礦設計產能30萬噸。是年5月至7月,工程移交并聯合試生產。8月1日,八一煤礦第二次成立。
1967年2月,年入洗能力120萬噸的群礦洗煤廠在八一煤礦開工建設。1970年8月1日正式投產。該廠生產的八級冶煉精煤少數供應國內重點鋼廠和化工企業,多數出口日本創匯,成為當時全國煤炭行業的創匯大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八一煤礦原煤、精煤產量和上繳利潤年年超額完成計劃,成為棗莊礦區首屈一指的利潤大戶。1979年被煤炭部命名為“大慶式企業”;1987年被命名為“一級質量標準化、安全創水平礦井”;1988年初被命名為“現代化礦井”。1989年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二級企業。1991年1月11日,時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喬石蒞臨八一煤礦視察工作,對八一煤礦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八一煤礦是我國最早研制成功水煤漿,將煤炭轉化為清潔能源的單位。水煤漿是一種新型煤基流體燃料,是國家重點推廣的環保節能項目。從1983年開始該礦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合作開發水煤漿技術,是國內最早實現水煤漿工業化生產的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重點火炬計劃、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山東省重大節能成果等榮譽。該公司擁有浮選精煤制漿、水洗精煤制漿和煤泥制漿三大水煤漿生產系統。在燃燒技術方面,掌握了中小鍋爐改燒水煤漿的成套技術;投資建成了水煤漿熱電廠,為大型鍋爐燃燒水煤漿樹立了示范,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進入21世紀,八一煤礦的煤炭儲量逐漸枯竭。通過破產改制重組,成立了八一煤電化公司,在老井挖潛維持生產的同時,在薛城開發了橡膠輪胎產業。八一輪胎公司2007年建成投產,現已形成內胎、無內胎兩大系列、六大品牌、300多個品種的產品,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闖出了一條衰老礦井轉型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