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所開采的黃縣煤田里,有一種與煤炭伴生的黑色礦藏——油頁巖(又稱油母頁巖)。油頁巖是一種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機質的沉積巖,與煤炭、石油、天然氣一樣屬于化石燃料。油頁巖經低溫干餾加工可以得到頁巖油,頁巖油類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為燃料油。過去龍礦集團不掌握油頁巖煉油技術,所產出的油頁巖都作為低價燃料,賣給附近電廠摻煤燒掉。
從2009年起,龍礦集團針對礦區煤炭資源趨于枯竭的現狀,轉方式、調結構,開發油頁巖煉油產業,投資建設了山東龍福油頁巖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向油頁巖綜合開發利用要效益,在海邊一片煤礦塌陷地上建起了集煉油、發電、綜合輸煤于一體的全省唯一一家油頁巖綜合利用企業。目前已形成了年處理油頁巖120萬噸、產油12萬噸、半焦90萬噸、瓦斯發電5000萬度、年綜合輸煤400萬噸的生產規模。截至2016年底,固定資產總額37.6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4.55億元,上繳利稅1.83億元,助推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龍福公司成立八年來,始終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持續延伸產業鏈條,先后建成了大顆粒煉油系統、中顆粒煉油系統、剩余瓦斯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施了半焦發電實驗,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大顆粒油頁巖煉油項目適合干餾40mm~120mm范圍內的油頁巖,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1.05億元,2009年1月13日一次點火成功試生產;二期工程總投資0.28億元,2009年10月建成投產,采油效率達75%以上,為國內同類裝置中采油效率最高。為最大限度地利用油頁巖資源,公司投資1.8億元建設了60萬噸中顆粒油頁巖綜合利用項目,采用公司根據龍口油頁巖特性自主研發的改進型圓爐,適合干餾8mm~40mm范圍內的油頁巖,2011年4月25日成功開汽投入試運行。目前,該項目出油率、技術水平、節能環保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公司還開發了剩余瓦斯發電項目,工程總投資8000余萬元,裝機容量為1.2萬千瓦,其中一期工程于2010年6月試生產,二期工程于同年11月底建成投產。該項目將煉油系統循環使用后的剩余瓦斯氣體經過脫硫凈化后,輸進瓦斯發電機組發電,年發電5000萬度,增加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不僅滿足了煉油自身的電力需求,而且年節省標煤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6萬噸、二氧化硫252噸,實現了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雙豐收。
綜合輸煤系統改造項目于2011年7月開始建設,2012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1.8億元。該系統由52部皮帶、32個輸送皮帶棧橋、13個轉載點、6臺振動篩和3個球型網架倉組成,全長近4公里,設計年運輸量420萬噸,其中油頁巖運輸量約240萬噸,年可節約運輸成本3000多萬元。
八年來,龍福公司致力于提高設備運行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安全系數,先后實施技術革新50余項,申請國家專利6項,獲得國家和省市專項扶持資金5000余萬元。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海濱油頁巖綜合利用企業,龍福公司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全面打造綠色、生態循環經濟園區。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了污水處理系統,年可節約用水量27萬立方。投資300萬元,實施了煙氣脫硫工程,脫硫效率達到95%以上。同時,在整個運輸系統安裝了布袋式除塵裝置,在煉油系統安裝了煙氣凈化器,在空壓機室和發電機房實施隔音降噪處理,真正實現了廠區內污水、煙塵、廢氣、噪音“四個零排放”。
龍福公司在努力鞏固提高現有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計劃引進消化和改造創新小顆粒油頁巖干餾煉油技術,力爭實現本礦區年干餾油頁巖320萬噸,外部開發3~5個油頁巖綜合利用基地,頁巖油產量整體達到100萬噸以上,建成國內產能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管理水平最高、生態環境最美、循環經濟產業鏈最長,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油頁巖綜合利用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