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山東能源史話

經濟承包責任制撬開了煤礦改革大門

發布日期:2016年12月01日    孫卓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深化改革時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回望山東能源各企業30多年來走過的改革歷程,以及改革給企業發展、職工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深深體會到,習總書記的論述確是至理名言。可以說,沒有30多年的深化改革,就沒有山東能源的今天。然而30多年的改革之路走來很不容易,有許多經驗值得汲取。本文簡要梳理一下我們煤炭企業當年改革是如何起步上路的。
  實行改革開放之前,能源集團麾下的各企業都是老牌國營統配煤炭企業。那時計劃經濟一統天下,企業管理體制僵化,內部經營機制不活,產供銷按國家計劃運作,企業根本沒有自主權。在分配上“吃大鍋飯”,普遍實行固定等級工資制,企業經營好壞一個樣,職工干好干孬一個樣。傳統的管理體制機制嚴重束縛了企業的生產力,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首先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而國營企業究竟如何改革?大家都沒有經驗,更沒有現成的路子可走,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1981年,按照黨中央提出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全國煤炭系統結合企業整頓,學習推廣首鋼的經驗,開始推行利潤包干經濟責任制,由此叩開了煤炭企業改革的大門。是年初,山東煤管局對各礦務局實行利潤包干,并要求把推行利潤包干責任制作為企業整頓和改革的中心環節來抓。各局礦學習借鑒雞西礦務局正陽煤礦大搞經濟核算、實行經濟承包的經驗,積極推行經濟承包責任制。最初的包保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對生產礦井普遍實行盈虧指標包干,增盈減虧部分局礦三七分成;二是對輔助服務單位實行經費包干,超支不補,節約留用;三是有條件的單位試行自負盈虧;四是機關職能部門核定費用指標,包干使用,節約適當給予獎勵;五是實行工資獎勵制度,在固定工資以外,開始按盈虧考核結果進行獎罰,但額度不大。盡管如此,經濟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仍然像巨石投入了一潭死水,產生了巨大的改革效應,有效調動了基層單位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效益提高。以棗莊礦務局為例,包干后月均全局利潤提高95%。新汶礦務局大力推行計件工資制,全局有216個區隊實行計件考核,1981年采掘一線職工所得獎金和超額工資人均達到126.5元,比原固定工資增加一倍還多,這在當時是全省煤礦最高的。
  1982年,各礦務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國營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整頓的決定》,分期分批對企業進行整頓。按照煤炭部制定的企業整頓標準,首先整頓各級領導班子。其次進行局礦機構改革,精簡機關處、科室,對機關富余人員妥善分流安置。三是繼續完善各種承包辦法,對噸煤獎的分配使用作了改進,對盈虧包干、費用包干擴大了范圍,逐步形成了一級包一級,一級保一級的包保體系。
  1983年,按照煤炭部“全面起步,總體推進”的要求,在前兩年的基礎上,推行經濟責任制有了新進展,經濟承包又向降低生產成本深化了一步。主要形式有:局對礦實行更新改造、大修等專項資金切塊包干;在部分基層區隊實行噸(米)工資、材料等綜合包干試點;對急需的工程實行單項承包;對洗煤廠及其它生產廠實行利潤包干,生活服務行業實行營業額包干,領導干部和機關干部實行聯責計獎承包責任制。這些經濟承包辦法對克服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促進降本增效、增盈減虧起到了積極作用。
  1984年,國營企業推行轉軌變型,要求從單純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沖破舊框框,實行新的經營管理辦法。對超產煤價格、噸煤工資包干、新建工程包建,干部管理體制、勞動組織管理、機關機構設置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各礦務局在人財物、產供銷方面給生產礦井下放了一部分管理權限,實行了職工浮動升級、固定升級和干部職務補貼等新的分配辦法,在分配上進一步拉開了檔次。
  1985年,全國鋪開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煤炭系統開始實行六年(1985~1990)投入產出經濟總承包。各礦務局層層分解任務,層層傳遞壓力,把“兩包五定”考核內容逐級進行落實。這一時期,隨著全國改革步伐加快,企業內部改革經驗的積累,干部職工的思想進一步解放,企業和職工分享了改革紅利,深化改革的路子越走越寬,企業逐步增強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能力,日益煥發出蓬勃生機。
政府機構(gou)
中(zhong)央企業
能源行業
主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