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山東能源史話

新汶礦務局:全省第一家年產千萬噸煤炭企業

發布日期:2016年11月10日    孫卓龍    
  隨著近幾年我國煤炭開采技術及重型裝備水平的提高,單獨一座煤礦年產煤炭達到或超過一千萬噸的已不鮮見。就拿山東能源新巨龍煤礦和巴彥高勒煤礦來說,如果不是現階段受國家限產政策的約束,年產煤炭過千萬噸是輕而易舉的。然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不要說一個井工礦,就是一個礦務局年產煤炭過千萬噸的在全國也為數不多。1988年,新汶礦務局煤炭年產量達到1048.24萬噸,成為當時全省第一家年產千萬噸的礦務局,由此一躍跨進全國千萬噸大局的行列,其對新汶局后來的發展壯大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從1948年5月新汶礦區獲得解放時年產煤兩萬多噸,到1988年新汶礦務局煤炭產量突破千萬噸,這40年的發展歷程很不平凡,成績來之不易,是英勇的新礦人艱苦奮斗、敢為人先、頑強拼搏的結果,是幾代礦工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梳理這段歷史成就,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948~1958年:恢復老礦井生產
  1948年5月30日,人民解放軍收復新泰、寧陽地區。共產黨領導的華東財經辦事處工礦部派員接管新汶礦區各礦。6月,出資購買了“孫村德盛煤礦”全部私人股票,沒收了國民黨軍隊和資本家的股份,更名“復興煤礦”,寄托著職工群眾對新汶礦區復興的希望。7月,出資收買了“大有煤號”(港里煤礦)。兩礦均改為公營。礦區辦事處所屬孫村、禹村、泉溝、岐山莊、港里5礦很快恢復生產。華豐、張莊、安仙3礦因戰爭破壞嚴重暫沒恢復生產。當年全礦區產煤2.39萬噸。
  1949年11月,開始對孫村煤礦進行全面技術改造,新開鑿東西兩處斜井,改造成年產煤炭30萬噸的礦井。當年11月,泉溝礦因地質構造復雜,開采困難而停產。1950年岐山莊礦透水淹井停產。至1950年8月,僅有孫村、禹村、港里3個礦井出炭,兩年零三個月共產煤29.9萬噸。1954年~1958年,國家投資1.38億元,先后開工恢復了張莊、禹村一號井、華豐一、二號井,以及泉溝、礦山、安仙等7對礦井,除禹村礦年產能力45萬噸外,其余年產能力均為30萬噸。到1958年,全礦區設計產能達到279萬噸,原煤產量增加到253.7萬噸,邁上了第一個臺階。
  1954~1966年:大規模建設新礦井
  在恢復老礦井的同時,從1954年開始至1962年,國家投資1.74億元,新建良莊、東都、禹村二號井、西港、協莊、潘西一、二號井,潘東和汶南煤礦。這9對新建礦井中,汶南礦設計慢開工晚,西港礦因地質資料不清改為續建,潘西礦因壓縮基建投資停建,其余6對井陸續建成投產。設計產能120萬噸的協莊煤礦,是當時新礦最大的礦井,僅用4年零5個月即建成投產。1958年還先后興建了沈村、西都、小協窯溝等14對“衛星井”。1962年,礦區產能達到510萬噸。但這一時期,忽視科學管理,盲目追求產量,造成采掘失調,巷道、設備嚴重失修,到1962年,原煤年產量下降到242萬噸。
  1963年~1965年,經過對各礦生產系統調整改造,推行科學管理和質量標準化,1966年原煤年產量回升到423.8萬噸,又跨上了第二個臺階。
  1977~1988年:致力挖潛改造擴能
  1967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新汶成為山東煤炭系統的“重災區”。從1977年開始,以提高礦井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集中人、財、物力進行礦井挖潛、配套、改造。總投資9600萬元,對良莊、華豐、汶南、泉溝礦進行改擴建,增加產能144萬噸。投資2673萬元,對孫村、張莊、協莊、西港、潘西礦的整個生產系統進行了改造,使生產能力增加了330萬噸。投資1個億,裝備了綜采、綜掘、高檔普采、機掘等采掘設備,并健全完善了瓦斯檢測、個人防護、通風降溫、注漿防塵、電氣安全等系統,增強了礦井的抗災能力。在此期間,西港礦完成續建工程移交生產。1982年設計產能45萬噸的鄂莊煤礦移交生產。設計產能120萬噸的翟鎮煤礦于1983年12月開工興建。1958年后,新汶礦區陸續興建了9座洗煤廠,到1988年,洗煤能力增加到450萬噸。
  隨著礦區生產建設的發展和規模擴大,先后興建了機電修配廠、水泥廠、總廠、勘探隊、基建工程處、供應公司、救護隊等生產輔助服務單位。在礦區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輔助生產體系。職工生活服務系統也逐步健全完善。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新汶礦務局在原煤產量、企業規模、綜合實力、發展后勁、現代化程度等多方面都上了一個大臺階,成為山東煤炭系統的支柱企業,也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再次崛起積淀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內在動力。
  
政府機構
中央(yang)企業
能源(yuan)行業
主要媒(mei)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