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山東能源史話

“二五”:山東煤礦建設的飛躍期

發布日期:2016年08月19日    孫卓龍    
  從1958年到1962年,是我國的“二五”計劃時期,山東煤礦經歷了一次大的飛躍。全省5年期間開工建設57對統配礦井,煤炭產量由“一五”時期的500多萬噸,躍升到2000多萬噸。翻開山東煤礦的史冊,可以看出,淄博、棗莊、新汶、肥城、臨沂礦區的多數礦井都誕生于那個年代。
  1949年建國到1957年,可以說是山東煤炭恢復生產建設、逐步走向正軌的時期。1957年,淄博、棗莊、新汶、臨沂四個礦區的煤炭產量已增長到574萬噸。
  肥城礦區是在1958年開發建設的。早在1740年(乾隆五年)《清朝文獻通考》卷三十一就有記載:“泰安府屬之泰安、萊蕪、肥城有煤可采。”但肥城一帶一無地質資料,二無開采煤礦。1956年,經國家煤田地質勘探隊實地勘探,證實地下確實有煤可采,獲得地質儲量10.6億噸。1958年7月1日成立了肥城礦務局籌備處,調集力量開發肥城煤田。1959年3月1日正式成立肥城礦務局,隸屬于山東煤炭工業局管理,從此拉開了肥城礦區大規模開發的序幕。
  1958年8月開始,肥城礦區東部6對礦井、中部2對礦井和西部6對地方礦井相繼動工興建。1960年,西部又有6對礦井先后開發,整個肥城礦區井架林立,場面壯觀,已動工興建的國營煤礦年總設計能力達611萬噸。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發現勘探程度低,地質狀況不清。1959年東1和東3井被迫停建。東6井作為勘探井移交投產。年設計能力僅有5萬噸。1960年,中2井(大封煤礦)設計產能45萬噸和東4井(楊莊煤礦1號井)設計產能60萬噸相繼簡易移交生產。1960年12月,煤炭部派工作組對肥城礦區建設工程進行調研,發現勘探程度低、井口布置太密,攤子鋪的過大,施工力量不足等問題,提出了調整意見。1961年,西部已開工的6對礦井相繼于1962年暫緩停建。楊莊煤礦1號井核定設計能力由60萬噸降低為30萬噸。東5井(楊莊煤礦2號井)設計產能21萬噸,于1961年建成投產。東6井于1962年停產。東2井(曹莊煤礦)設計產能60萬噸,1964年建成投產。中1井(陶陽煤礦)設計產能30萬噸,1965年建成投產。西4與西5井合并為查莊煤礦。1964年建設,1968年建成,設計產能60萬噸。1964年,經上海華東煤礦設計研究院調整礦區設計方案,提出了肥城礦區開發規模為6個礦7對井,總設計產能為300萬噸的布局。自1970年開始,肥城礦務局自建了國家莊煤礦和白莊煤礦,1978年兩礦建成投產。1971年省屬查莊、中高余、南高余劃歸肥城礦務局管理。經過調整合并,保留了8個礦8對井,核定年總設計產能393萬噸。后經改造擴能,肥城礦務局的實際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
  1958年至1960年,淄博礦務局新建和擴建投產礦井12對,增加產能241萬噸。1960年,全局10個礦22對生產礦井產煤達到800萬噸,創出淄博礦區歷史最高水平。
  1958年6月以后,棗莊礦務局興建了黃貝井(設計產能30萬噸)、八一礦(設計產能45萬噸)、魏莊礦(設計產能45萬噸)、谷山井(設計產能12萬噸)、萊村礦(設計產能45萬噸)于1960年以后陸續建成投產。1960年9月,柴里礦作為年產30萬噸的試驗井開始建設。后經三次改擴建,設計產能達到240萬噸,成為棗莊礦區的骨干礦井。
  新汶礦區在1958年興建了年產120萬噸的協莊煤礦,1962年簡易移交生產;1958年10月,潘西煤礦相繼破土興建,1963年移交生產;南冶煤礦和汶南煤礦分別于1958年10月和12月動工興建,經過幾次修改設計,直到1971年才分別投產。
  此外,在淄博、棗莊、新汶、臨沂還建設了一批衛星井(即小煤井)100余處,后在調整時全部關掉。
政府(fu)機構
中央(yang)企業
能源行業
主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