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對能源的需求,黨和政府積極引導煤炭行業革新采煤工藝,推廣先進技術,盡快擺脫傳統落后的煤炭生產方式,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山東各煤礦革故鼎新,敢為人先,一直走在全國煤炭行業技術革新的前列,率先跨進了運用現代工業生產技術手段開采煤炭的門檻,成為引領全國煤礦技術革新的一面旗幟。
舊中國雖有悠久的煤炭開采歷史,但生產工具簡單原始,采煤工藝一直比較落后。明代,采煤業比較興盛的棗莊、淄博地區大都用掏洞法采煤,先鑿一豎井至煤層,再橫向打洞掏煤,手工作業,采掘不分,資源回收率極低。清代,出現較為完善的殘柱式采煤法,先沿煤層走向開運輸巷道,再沿煤層傾斜開數條巷道,然后將煤層切割成若干個10~15米見方的煤柱進行穿采。采煤方法是手鎬刨煤,人拉筐運輸,木制絞車提升。那時的煤窯,不僅生產環境艱苦惡劣,而且工人勞動強度很大,井下各種事故頻發。清初,博山鴻儒孫廷銓著《顏山雜記》描述采煤情景:炭層“高者倍身,薄者及身,再薄及肩,又薄及尻。鑿者趾,運者馳;鑿者做,運者僂;鑿者螬臥,運者鱉行。”乾隆《淄川縣志》有詩曰:“井底新開小有天,熙熙攘攘一繩牽,操煤不顧風波險,穿徑猶將肢體卷。”《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在《龍飛相公》篇中對煤礦發生的一次透水事故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山東規模較大的煤礦在引進西方先進生產設備的同時,也曾嘗試過改進采煤生產工藝。如1929年中興公司的大槽煤采用前進長壁式充填矸石采煤法。1930年,中日合辦博東煤礦首次采用退卻式長壁采煤法。1934年又在黑山斜井先后搞了兩個長壁工作面,使用日式截煤機掏槽,V型運輸機運輸,木柱支護,采空區用矸石充填。1940年,淄川煤礦在洪六坑推行長壁式采煤法獲得成功。1942年10月,日本侵略者在華豐采炭所老馬道井五層煤也曾試驗過前進式長壁式采煤法。但這些采煤工藝的改進,在近代山東煤礦只是極少數規模礦井的探索和嘗試,因受開采條件、生產設備、管理體制等多種因素影響和制約,原始落后的采煤方式一直沒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建國后,黨和國家下決心改變煤炭行業落后的生產方式。1949年11月,燃料工業部召開第一次全國煤礦工作會議,全面進行了安排部署。1950年2月,華東財辦工礦部礦務局在淄博洪山召開了第一次山東煤礦工作會議,會上作出了推行長壁式采煤法的決定。3月,燃料工業部部長陳郁來山東煤礦視察指導工作,要求加快推行新法采煤試點。為此,工礦部礦務局決定先在洪山、西河、新博各選一個工作面進行新法采煤試點,從此拉開了山東煤礦革新采煤工藝的序幕。經過三個月的試采,洪山礦三井終于摸索出一套頂板支護、勞力配備、工序銜接、機械配套、循環圖表等工藝流程和管理方法。10月,山東礦務局召開采煤會議總結推廣了該礦的新法采煤經驗。到12月,全省推廣新法采煤的有4個礦17個工作面,占回采量的8.07%。1951年,新法采煤產量占回采產量的23.88%。回采工效大大提高。
1952年上半年,洪山煤礦三井五四采煤隊在薄煤層長壁工作面創出一套完整的正規循環作業法,并在全省進行了推廣。9月,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局在洪山礦召開全國煤礦采煤會議,推廣五四隊正規循環作業經驗。是年,新汶煤礦孫村井在14012工作面實驗成功水沙充填走向長壁采煤法。1954年,陶莊煤礦西井872工作面實驗成功了分層鋪設假頂采煤法,較好地解決了厚煤層分層開采提高資源回收率的問題。到“一五”期末,全省煤礦在薄厚煤層中全面推廣長壁式采煤法,回采產量比重達到90%以上。
在改進采煤工藝的同時,各煤礦學習借鑒蘇聯的經驗,從1950年起,開始使用日式截煤機、蘇式頓巴斯康拜因聯合采煤機、V型運輸機、CKP11—30型運輸機等,采煤機械化逐步上路。與之相配套的井下排水、供電、通風、運輸、提升、掘進等技術裝備水平也不斷提高,為山東的煤炭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根基。
1950年2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定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從1951年之后,先后有多批蘇聯勘探、采礦、機電、技術培訓專家來山東煤礦進行技術業務指導,對建國初期山東煤礦的技術進步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 (孫卓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