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惡劣的市場和復雜的采場,以王衍生為班長的新領導班子上任后,大恒煤業開創了安全周期長、生產組織優、經濟效益佳、員工隊伍穩的新局面……我提議以合作方名義獎勵大恒煤業總經理及班子成員10萬元。”在去年底召開的龍礦集團年度工作會議上,大恒煤業被授予“金牌單位”稱號,自然人股東李青明被授予“最佳合作方獎”,他在獲獎感言中對大恒煤業果斷采取系列超常規舉措給予贊許。這是龍礦集團對外開發史上第一次由自然人股東對經理層進行獎勵。
思變:由“全”到“精”
晉北高原的冬天異常寒冷,早晨五點鐘接近零下20度,大恒煤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柳姬、陳培芳已經在煤場忙碌了大半個小時。為確保煤炭及時發運,在冰天雪地里清磅成為“常態”,最高時日銷量萬噸以上。
為激發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動力,大恒煤業將“大恒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理念融入日常工作,致力打造“高效、智能、生態”輕型大礦,全力推動渡難關。
“礦井對每個崗位進行科學核定,打造了‘一人多崗、一職多能’的大部室、大區隊格局。”負責礦井人事工作的經營管理部副部長鞠洪強說,經過三項制度改革,機關管理人員由59人下降到26人,機關科室也由14個合并為5個大部室。
機構“瘦身”了,效率卻提高了。負責洗選和銷售的負責人王紀富帶領兩名技術人員,通過優化洗選工藝、減少煤泥量、降低外排等措施,年可為礦井增加效益1000萬元以上。綜合服務中心的李德忠牽頭組建機電維修隊,運作四個月自主維修設備212臺件,核算利潤153萬元。以往嫌人少、不出活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名員工都積極參與安全生產經營的“大事小情”。
據統計,去年該礦商品煤噸煤成本下降49元,同比下降27%,自5月份后一舉扭轉虧損局面。目前全礦員工僅500多人,人均工效位列龍礦集團礦井首位。
蛻變:小煤窯華麗“變身”
“大恒煤業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前屬典型地方小煤窯,年產能經過多次提升才達到45萬噸。”首批赴大恒煤業的開發者李為師記憶猶新,由于煤炭市場弱勢運行,礦井近年來處于虧損狀態,去年1至5月虧損2200多萬元,礦井亦被地方勒令停產整頓,自然人股東李青明一度產生退股想法。
如何走出困局?去年5月末龍礦集團做出調整大恒煤業領導班子決定。面對諸多困難,大恒煤業董事長、總經理王衍生上任后立即帶領干部員工全面打響度危求生的“全員攻堅戰”,提出到6月底確保完成70萬噸商品煤的過半目標,到三季度末確保全季實現盈利,到年底前徹底扭轉全礦生產組織布局,實現4-1與4-2工作面配采新格局的“三步走”戰略。
新班子將生產能力核定列入重點工作,與合作方一起不懈攻關,去年9月取得核定300萬噸/年批復,凈增產能120萬噸。“六年多的開發,大恒煤業由一個工藝原始、技術匱乏、產能低下的小煤窯,蛻變成朔州一流現代化、信息化、自動化礦井。”大恒煤業技術裝備部部長王延潤作為開發見證者由衷地感到振奮。
2015年,大恒煤業接連創出龍礦集團綜放工作面班產、日產、月產歷史新紀錄,原煤產量首次達到300萬噸,也是龍礦歷史上第二對年產達到300萬噸的礦井,而用工卻僅有龍礦同等規模礦井的五分之一。
裂變:從單一開采到配采
“這套架子是龍礦集團第一套一次采全高設備,也是我見過的同類設備中最好的。”大恒煤業綜采隊隊長王春軍興奮地說,他們依托這套設備要打造龍礦集團史上首支年產300萬噸的綜采隊。開發以來,礦井先后實現小采工藝向綜采放頂煤工藝、向一次采全高工藝兩次重大變革。
“一次采全高工藝比放頂煤工藝提高煤炭回收率20%。”大恒煤業生產副礦長王濤說,礦井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各煤層儲量分布不均,礦井4-1煤層全部儲量僅100多萬噸,4-2煤層的開采可謂迫在眉睫,4-2煤含硫高、售價低,若不盡快形成配采格局,煤炭銷售將更為困難。
去年四季度,為加快形成配采格局,該礦一方面積極引進一次采全高設備,另一方面全力“跑手續”,機電副總經理李世燦一個上午就找相關部門簽了13個字,一次采全高設備得以最快速度進行招標。為保證設備及時到礦,李世燦盯在廠家直至廠家答應發貨……一次采全高設備租賃購置模式從最終確立到正式招標僅用不到1個月時間,從設備加工到下井安裝則僅用兩個多月時間。
“這套設備可以說是‘搶’來的,按正常進度至少也得半年多才能到礦安裝。”大恒煤業總工程師楊繼和感觸最深,他們當時為配合安裝加大了掘進組織力度,僅28歲的綜掘隊隊長遲鵬帶領全隊創出月進1300米、單頭月進706米的大恒煤業對外開發以來最好水平。
目前大恒煤業首個4-2工作面已投入回采,平均煤厚5.03米,一次采全高工藝僅在老礦區域就可增加回收量127萬噸。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抓住提能擴量、降本增效、營銷創利三大重點,實現逆勢突圍發展。”王衍生在年度工作會上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