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我們以科技為支撐,不斷提高礦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把亭南礦井建設發展成為起點高、裝備好,安全好,標準高、管理好,素質高、形象好,效率高、效益好,收入高、環境好的本質安全型現代化礦井,成為陜西省的標桿礦井,為振興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為山東人、山東能源人增光。”淄礦集團亭南煤業執行董事、總經理趙慶民向記者介紹。
10月24日,當記者一行走進亭南煤業———山東煤炭能源企業省外開發的第一座礦井時,盡管已經時值深秋,但礦區依然可見花紅樹綠,各類建筑錯落有致,儼然置身于一座大花園之中,而不是印象中“黑、臟、亂”的煤礦。
我省(sheng)煤炭工(gong)業(ye)所倡導的(de)(de)“地面是花園,地下是工(gong)廠”的(de)(de)理(li)念,在亭南(nan)煤業(ye)得到(dao)充(chong)分展現(xian)。10年(nian)來,亭南(nan)煤業(ye)公(gong)司始終堅(jian)持(chi)“科技(ji)興礦”走出了(le)一條安全(quan)優質(zhi)、集約高效的(de)(de)發展路子,不僅實現(xian)安全(quan)生產,更探索出了(le)內涵(han)發展的(de)(de)新模式,成為(wei)當地的(de)(de)名副(fu)其(qi)實的(de)(de)樣板礦井。
后發優勢塑現代化礦井
亭南煤業是淄礦集團乃至山東省煤炭行業率先走出省門開發建設的第一對現代化礦井。淄礦集團在亭南煤業建礦之初就提出了建設高起點、現代化、布局優、環境美、高效率、效益型的新型礦井,作為彬長礦區的試驗、示范礦井目標。
然而,亭南煤業在建井過程中遇到了當時全國建井史上十分罕見的難題::井深水大,砂巖遇水易粉,注不進漿液等等,工程一度停滯不前。亭南煤業的建設者們在國內首次采用了基巖凍全深施工立井井筒。2005年12月28日,礦井系統建成實現聯合試運轉,實際建設工期20個月,以比計劃提前9個月的時間完成礦井建設,讓當地企業刮目相看,被譽為“淄礦速度”。礦井單項工程,被中國煤炭建設協會評為全國煤炭行業優質工程和“太陽杯”工程。亭南煤業公司也成為陜西省第一家獲得“太陽杯”工程的煤炭企業。
亭南煤業始終堅持集約高效、好字優先的方針,率先引進應用國內先進的安全監測系統,對礦井空氣成分、溫度、環境就化、礦井壓力、水質水文等重要參數實行在線遠程監測,引進井下移動通訊及人員定位考勤系統,實現井上下無線移動通信、人員定位、考勤等一體化管理,率先實現礦井電力供應和提升運輸、皮帶運行、通風等各大系統運行集中控制,采煤工作面裝備先進的無鏈牽引采煤機、綜放支架、刮板運輸機及轉載機,采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100%%;掘進工作面裝備綜掘機等先進設備,全煤巷道掘進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100%,提高了礦井安全保障能力。
亭南煤業(ye)努(nu)力推動(dong)(dong)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生(sheng)產(chan)型(xing)向集約高效型(xing)轉變,堅持“一礦一井一面”先(xian)進生(sheng)產(chan)模式,積極推進采場(chang)布局、生(sheng)產(chan)工藝(yi)、技(ji)術裝備、勞動(dong)(dong)組織“四(si)個優化”,緊緊把(ba)握(wo)材料、電(dian)力、工資、管理費(fei)用(yong)等關鍵成(cheng)本要素,大力實施(shi)節能減排、科(ke)技(ji)創新、管理創新、增收節支等活動(dong)(dong),成(cheng)為集團公司(si)原煤生(sheng)產(chan)單位用(yong)人(ren)最(zui)少(shao)、成(cheng)本最(zui)低的(de)企業(ye)。近(jin)年(nian)來,該公司(si)年(nian)生(sheng)產(chan)原煤300萬噸(dun),人(ren)均效率近(jin)2000噸(dun)。
煤礦殺手變(bian)身清潔能源
亭南礦井是高瓦斯礦井,瓦斯嚴重威脅礦井的安全。對此亭南煤業在陜西省率先采用瓦斯抽采發電技術,將瓦斯變為綠色清潔能源,消除煤礦安全生產的隱患。
近年來,亭南煤業投入1.12億元建設了地面瓦斯抽采及綜合利用工程,抽采泵站于2009年7月投入運行。瓦斯抽采能力達到每分鐘1380立方米。瓦斯發電站一期8臺發電機組于2010年10月安裝完成,二期4臺發電機組于2012年7月安裝完成。截至今年9月份,累計完成瓦斯發電量1310萬度,消耗純瓦斯436.7萬立方,換算二氧化碳減排量6.75萬噸。其中,上網自用電量1047.8萬度,實現效益366.7萬元。
亭南煤業黨委書記裴光旭介紹,亭南煤業采掘機械化程度達到100%,率先建成KJ95N安全監測、束管監測、井下電力監測、提升運輸監測、通訊調度、井下移動通訊和人員定位、瓦斯遠程監測監控、煤炭運銷現場監測監控等系統;率先建成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安全質量標準化、信息化應用、生產管理規范化均居于彬長礦區各煤炭企業的前列,提高了礦井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2008年11月,亭南煤業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
“特(te)級(ji)安(an)(an)全(quan)高效礦井”,成為中國煤(mei)炭(tan)(tan)(tan)產(chan)量第三大省(sheng)(sheng)———陜(shan)西(xi)省(sheng)(sheng)僅有的兩(liang)家煤(mei)炭(tan)(tan)(tan)企(qi)業之一。截至目前,亭南煤(mei)業公司實(shi)現連續安(an)(an)全(quan)生產(chan)3000多天,而整個(ge)陜(shan)西(xi)省(sheng)(sheng)只(zhi)有14家煤(mei)炭(tan)(tan)(tan)入圍(wei)安(an)(an)全(quan)生產(chan)上千天企(qi)業。
科技創新蓄力(li)內涵發展
亭南煤業公司以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引擎”,堅持走科技興企之路,提升礦井裝備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經營效率和安全水平,推動企業轉型內涵式發展道路。
亭南煤業公司實施了自主創新與考核獎懲相結合的激勵辦法,每年對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表彰獎勵,同時,技術創新項目從設計研制直到生產應用,實行“一條龍”承包,并把效益與個人收入掛鉤,使課題研究由過去的“相馬”變成現在的“賽馬”,極大地激發了技術人才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亭南煤業從礦井開工到現在,在基巖段凍結、井筒掘砌、堵水治水、軟巖治理、高瓦斯及有毒有害氣體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亭南煤業公司完成各類科技創新項目200多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項,獲得和申報國家專利3項,“科技亭煤”正呼之欲出。
同時,亭南煤業圍繞提高效率和效益,組織成立了多個科技創新攻關團隊,與西安科技大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常州自動化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圍繞瓦斯治理、煤層自燃發火防治、綜放工作面回撤等制約安全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積極進行科研攻關。先后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20多項,完成技術創新成果12項。
亭南煤業還堅持實施員工素質提升工程作為打造高素質員工隊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他們建立起三級安全培訓機制和“631”培訓模式。去年,他們評選出“星級員工”860名,“金牌員工”77名,“金牌班組”14個,同時490余對師徒結對同進步,群眾性創新層出不窮,每年有300項小改小革成果獲得獎勵。
目前,全礦具有專科以(yi)上(shang)學(xue)歷的(de)(de)135人(ren)(ren),具有高級職稱的(de)(de)11人(ren)(ren),注冊安全工程師(shi)5人(ren)(ren),一支結構合理、素(su)質過硬的(de)(de)人(ren)(ren)才隊伍正在加快形成,不僅為亭南煤(mei)業的(de)(de)持(chi)續(xu)健康發展(zhan)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也為今后山(shan)東(dong)能(neng)源和淄礦集團發展(zhan)儲備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