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山東能源史話

一口水井打出了龍口礦區

發布日期:2016年09月01日    孫卓龍    
  在發現黃縣煤田之前,膠東半島一直是無煤地區,當地用煤依靠外地調入。1967年4月26日,煙臺地區黃縣水利局機井隊在該縣四農園藝場打水井時鉆出煤炭,立即向縣革委會作了匯報,引起領導高度重視。是年6月,山東省地質局第三綜合大隊奉命前去鉆探,證實該地確實有煤,屬第三紀煤田。此后8年間,勘探隊共打鉆孔266個,鉆探進尺60910米,探明煤田面積約為350平方公里,煤和油頁巖總儲量為24.23億噸。這一勘探結果不僅改寫了膠東地區無煤的歷史,也為這塊煤田的規劃和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
  龍口礦區的開發建設從1968年起步,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土到洋、從缺乏濱海煤礦開發經驗到逐步掌握海下采煤生產規律的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968年~1977年,為礦區開發初建時期;1978年~2005年,為礦區振興騰飛時期;2006年至今,是海下采煤和頁巖油開發探索發展時期。
  1968年11月25日,在煙臺地區煤礦籌建組領導下,洼里煤礦(原黃縣煤礦)破土興建,揭開了龍口礦區開發建設的序幕。當時煤礦建設技術力量薄弱,在建井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題。1號井在過表土流沙層時發生冒砂、涌水而淹井。2號井在鑿開馬頭門進入運輸大巷施工放炮時把井筒震裂,不得不進行井筒套壁加固。加上當時軟巖層支護技術問題沒解決,給巷道支護帶來很大難度。面對重重困難,全礦干部職工摸索礦建規律,組織施工會戰,攻克道道難關,該礦終于在1974年底基本建成投產。參與施工的建設隊伍,除部分骨干抽調到北皂礦繼續建井外,其余全部轉入生產。由于該礦建設先天不足,束縛生產發展,從1978年開始,先后進行兩次改擴建,年生產能力由30萬噸提高到90萬噸,于1990年竣工。
  1975年開工建設的北皂煤礦,因基本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初期主要搞“三通一平”等準備工作。1978年以后,國家加強基本建設投資,礦井建設逐步轉入井下巷道施工階段。為加強礦建施工領導,1980年1月,在煙臺行署煤炭局的基礎上,龍口礦區煤炭生產建設指揮部成立,加大了對礦區開發建設的管理力度。一期工程完成后,又開始二期工程建設。1983年12月16日,北皂煤礦正式建成投產。
政府機(ji)構
中央(yang)企業
能(neng)源行(xing)業
主要(yao)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