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30日,記者初次見到了周長平,他是肥礦集團采一區區長,30多歲,有些白凈,話不是很多,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內斂和穩健。
然而,工作中的周長(chang)(chang)平(ping)卻有著強硬的一(yi)面,他經常說的一(yi)句話是:“采場如(ru)同戰場,共(gong)產(chan)(chan)黨員更要敢于亮劍,沖鋒(feng)在前,敢打(da)必勝。”作為(wei)一(yi)名煤礦(kuang)采掘生(sheng)產(chan)(chan)一(yi)線的黨員干部,他不僅(jin)是白(bai)莊礦(kuang)最年輕的采煤區(qu)長(chang)(chang),也是該礦(kuang)多項采煤產(chan)(chan)量、工作面安裝(zhuang)紀(ji)錄創造者,也帶(dai)出了采一(yi)區(qu)這樣一(yi)個(ge)優秀團(tuan)隊,成為(wei)白(bai)莊礦(kuang)煤礦(kuang)的生(sheng)產(chan)(chan)主力軍。他本人也因善于打(da)硬仗惡仗,被稱(cheng)(cheng)為(wei)“煤海深處(chu)一(yi)虎將”,并先后(hou)獲得集團(tuan)公司“優秀共(gong)產(chan)(chan)黨員”、“十佳(jia)區(qu)隊長(chang)(chang)”和“礦(kuang)級勞(lao)動模范”、“優秀共(gong)產(chan)(chan)黨員”、“十大杰出青(qing)年”等榮譽稱(cheng)(cheng)號。
打贏惡戰樹威名
2012年2月,白莊礦黨委組織決定讓周長平到采煤一區任隊長。是時,采一區3905工作面因遇到大斷層,造成工作被動、生產停滯不前。
“困難再大也得上,骨頭再硬也得啃!”周長平帶領技術人員研究遇到的困難之后立即召開動員會。“耽擱一天就少出3000多噸煤,時間就是效益,全區職工看我的,黨員干部打頭陣,安全質量第一,工序合理穿插,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得拿下這塊大斷層。”
周長平一馬當先,一邊科學指揮,一邊和職工們掄起膀子戰斗在一起,抱起轟鳴的風鉆打眼,掄起沉重的大錘砸碎大石塊,周長平樣樣沖鋒在前,哪里有困難、哪里有危險,周長平就出現在哪里,胳膊震麻了、虎口震裂了也全然不顧。他帶領采一區的全體人馬把工作面當成了辦公室,生產研究、技術分析、任務部署全在現場進行。
在關鍵的移架工序,他和技術員帶領職工,像繡花一樣織好防護網,像穿針似的一寸一寸地挪動、一架架地進行,使30多組支架安全順利到位,為生產正常進行提供了保障。他們渴了喝口涼水,餓了啃口火燒,在井下連續奮戰三天兩夜,勝利通過了長達40米的斷層區,比預定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天,多出煤6000多噸。
一場勝仗鼓舞了人心,他又開始對區隊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找出工作被動的原因,提出“沒有制度不成方圓”,加強管理和規章制度落實,實施了放權放手、聯責考核改革,把各班的生產任務、物料消耗、當天收入等,放手讓各班班長全權管理;把班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與班組長的工資切實掛起鉤來,聯責考核,做到獎罰分明,極大地調動了班組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他緊緊抓住礦在采一區進行全面預算管理試點的契機,推動區隊管理全面升級,構建起了全面預算內部市場化運行的整體框架和工作流程,使區隊和班組、職工由隸屬管理關系變為市場買賣關系,實現了產量、收入班清班結,職工干多少活、拿多少錢當班就能一目了然,極大調動了職工積極性。
今年以來,采(cai)一(yi)區通(tong)過推行全面(mian)預算管理,當月(yue),原煤(mei)產量、員工效率分(fen)別提高了20%和3%,生產成本下(xia)降了5%,員工出(chu)(chu)勤率也一(yi)改以往忽(hu)高忽(hu)低的現象,一(yi)直保持在97%以上,全區工作呈(cheng)現出(chu)(chu)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只(zhi)有學習才會進步(bu)
“煤礦采掘生產在不斷進步,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這也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周長平常常這樣講。
他從技校畢業在白莊礦參加工作,到今天成為一名優秀的采掘一線管理干部,其堅持不斷地學習是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7月他從山東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大專班函授畢業,2009年7月還考上了山東科技大學采礦工程本科班。他撰寫的QC成果《減少刮板輸送機事故率》、《提高8409工作面支護質量》等榮獲中質協煤炭分會優秀成果獎。
他還把學習貫穿工作的全過程,引導工人們在干中學、學中干,技藝越用越精,月產煤翻番地增,先后多次刷新三層煤、八層煤、九層煤、十層煤月產量的最高紀錄。今年7月,采一區抽調一個班的人馬支援新區建設。周長平盯在現場,反復琢磨分析,要想完成任務,必須打破常規。他大膽推出三項舉措:人員優化組合,工序合理穿插;改進采煤工藝,提高循環開機率;循環遞進加分,產量越高加分越高。三項措施,項項都釘在了生產管理的七寸上,當月不但產量沒有下降,還創出了區隊日產新紀錄。
采一(yi)區(qu)職工(gong)(gong)在他的帶(dai)領下,從工(gong)(gong)作(zuo)中體會到學習成果轉化的快(kuai)樂,更加激發了(le)學習的熱情,鍛造了(le)一(yi)支在“工(gong)(gong)作(zuo)中學習、學習中工(gong)(gong)作(zuo)”的學習型區(qu)隊。所在區(qu)隊先后被全(quan)國總(zong)工(gong)(gong)會評為全(quan)國“學習型先進班組”、全(quan)國“模范職工(gong)(gong)小(xiao)家”等榮譽稱號(hao)。并涌現出了(le)全(quan)國煤(mei)炭優秀青年礦工(gong)(gong)馬保慶、全(quan)國煤(mei)炭技能大師李(li)召榮、泰安市勞動模范張(zhang)祖民等一(yi)大批先進典型代表。
真心(xin)才能(neng)換得真意
“要搞好區隊安全生產經營工作,必須依靠真心換得職工群眾的真意,與他們打成一片,凝聚起一個團結奮進的戰斗集體。”周長平深有體會地說。
周長平平均每月下井29次,當區隊管理干部這幾年,他幾乎天天與職工們摸爬滾打在一起,家里的事根本就顧不上。為此,父母、妻子、孩子也都沒少埋怨他。“沒有大家哪有小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工作,我心里踏實!”周長平說,煤礦特殊性,決定了這是一個比其他行業付出更多的職業,更要有愛崗敬業、勇于奉獻的精神。
周長平日常注重與職工們多交流,多溝通,做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去化解干群之間、職工之間發生的矛盾。周長平在采一區倡導了家庭溫暖文化建設,區隊領導堅持每周都到職工家中走訪,建立起職工電子家庭檔案,班前班后會為過生日的職工送禮物、送祝福,與困難職工結對子共解難題,構建溫暖和諧決區隊氛圍。
同(tong)時,他(ta)堅持對個(ge)別(bie)生活困難的(de)職(zhi)工(gong)(gong)(gong),在經濟上(shang)給(gei)予一些(xie)幫助和支持;對出車(che)禍(huo)、小(xiao)傷小(xiao)病的(de)職(zhi)工(gong)(gong)(gong),就幫他(ta)們去尋醫問藥,去醫院和家中探望,為(wei)(wei)他(ta)們解(jie)決一些(xie)實(shi)際(ji)困難。2010年6月職(zhi)工(gong)(gong)(gong)王宗河患重病,他(ta)發動全區職(zhi)工(gong)(gong)(gong)為(wei)(wei)其(qi)捐款(kuan)7280元(yuan)。2011年3月職(zhi)工(gong)(gong)(gong)田永(yong)軍出車(che)禍(huo),他(ta)又發動全區職(zhi)工(gong)(gong)(gong)為(wei)(wei)其(qi)捐款(kuan)6660元(yuan)。這(zhe)(zhe)兩件事情(qing)的(de)處(chu)理(li),不(bu)僅為(wei)(wei)這(zhe)(zhe)兩名職(zhi)工(gong)(gong)(gong)緩解(jie)了(le)燃眉之(zhi)急,而且使(shi)全區職(zhi)工(gong)(gong)(gong)感(gan)受到了(le)區隊大家庭的(de)溫(wen)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