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文學作品

清明時節想家

發布日期:2012年04月05日    軒金青     來源:山東能源集團網站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清明時節,即使陽光普照,也覺得天氣陰霾,心情濕潤,讓人刻骨銘心,讓人彷徨不定,讓人魂牽夢縈。想家,想家中健在的和逝去的親人,想家中的現在的和過去的所有情感故事。
  想家,是一種情愫,在清明時節想家,更是對家中老人的眷顧。在百度中搜索清明節的來歷、習俗以及時節的飲食要求,與老人分享知識,分享快樂。相約清明時節,與親人們一起踏青賞花賞柳,一起到陵園、到家鄉掃墓,緬懷先烈、先輩,感受春天的嫵媚,感受大地的滋潤,感受其樂融融的氛圍。抽出更多時間與老人促膝長談,談往事,談我們小的時候,談現在的美好生活。做點好吃的與老人分享美味,在共處中,品味人生,“品嘗”時代的變遷。其實,人不需要懷念,后悔也無濟于事,盡自己所能給親人們溫暖,就足矣。
  想家,是一種感恩的表現,特別是在清明時節。想家就趕快回家,不用考慮路途多么遙遠,不用考慮旅途的勞累,也不必算計經濟的種種負擔,要的是回家的心情,要的是與逝去親人穿越時空的對白,要的是與生根地的血脈相通、情意相連。故鄉的祖墳在老鄉們的收拾下干干凈凈,從遠處都能很容易看得見。故鄉的人們還是熟悉、樸實、好客的笑臉。故鄉相仿的孩子們一個個的長大成年,變了模樣,變了各自的人生旅途方向。笑語寒暄,相約明年。在親人的墳前卻是依依留戀,好像有好多話要說,又好像有什么堵住了喉嚨,模糊了雙眼。什么也沒有說,什么也說不出,什么也不必說,只盼著明年的清明時節,一起相聚,一起感受兩個世界的情感相知、青衣相訴、情真動容。
  想家,是一種責任的表現,尤其是在清明時節。清明,在緬懷故去的先烈中,感受精神的力量,瞻仰先驅的高度,提升思想的境界,感受做人做事的一份責任。自己負責任的做好每一件事,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孩子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孩子們才會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親情,什么是感恩。與老人們相處,孩子們知道要比老人關心自己還要更加關心老人,與老人談心,關心老人的一日三餐以及其他生活,從實際中體味“孝字為先”。在清明時節,與孩子們一起給親人祭奠、掃墓,緬懷親人,感恩生命,讓孩子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真正價值,在親情中感悟,在親情中交融。
  想家,是一種對生活更美更好的期盼,清明時節這種心情最是強烈。不會寫下更多清明時節的詩詞歌賦,有的就是到地頭邊、麥田中和菜園里挖薺菜的家人相約,擁抱新時代、新天地的生機勃勃。周末時間,與父母、丈夫、孩子聚合在一起,商量好用薺菜包餃子的計劃。在與自然親密接觸中,有投身麥田撒歡的沖動,有四處奔跑搶挖薺菜的熱鬧,有累了躺在草地上、麥田里的愜意。聞著麥苗的清香,和著大人孩子的笑語聲,想著香噴噴、熱騰騰的薺菜餃子,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小時候的家鄉,回到了愛我疼我的奶奶、姥姥身旁,我的眼角劃過了一絲涼意,有些冰涼......
  “哎,誰要花生、絲瓜、南(nan)瓜、黃豆的種子(zi)(zi)呦”。一(yi)(yi)聲吆喝聲喚回了記憶。俗話說(shuo)“清明時節,種瓜種豆”。是(shi)的,又要開始新一(yi)(yi)年(nian)的播種了,新一(yi)(yi)年(nian)孕育新的希望,趕緊在社區的菜地里(li)播下春天的種子(zi)(zi),寄予希望,期許(xu)祝愿。在默默耕(geng)耘中等待(dai)豐收的時節,在激(ji)情(qing)滿(man)懷中等待(dai)充(chong)滿(man)生機的又一(yi)(yi)年(nian)。

政(zheng)府機構(gou)
中央企業
能源行(xing)業(ye)
主要媒體(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