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母親患有糖尿(niao)病,妻子腿(tui)有殘疾,作為一(yi)名(ming)聾(long)啞人(ren),他始終笑(xiao)對(dui)生活,一(yi)個人(ren)撐起(qi)了溫馨和睦的(de)家。
父親因病去世,讓這個家庭失去了支柱;母親患有糖尿病,常年身體不好;妻子的腿殘疾;自己是個聾啞人;健康的兒子剛上小學……家庭的重擔、生活的艱難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更磨練了他堅強的性格,造就了他無怨無悔的奉獻情懷。他就是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里煤礦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溫憲華。在柴里煤礦,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溫”。
10月8日,我(wo)在柴里煤礦見到了(le)小溫:一個(ge)身板瘦弱的身影,一張(zhang)清秀的面(mian)孔,一雙(shuang)執著的眼睛,帶有微(wei)笑的臉上寫(xie)滿了(le)心(xin)酸的經(jing)歷。我(wo)懷(huai)著一種感(gan)動的心(xin)情走近小溫,感(gan)受(shou)了(le)他無聲的世界里那種生動的精(jing)彩。
自創“流動跟蹤式保潔法”
“他雖然嘴不會說話,可眼睛會說話。跟著別人看,還經常琢磨,在他眼里處處都是活兒。”柴里煤礦環衛隊衛生班的張班長對小溫豎起大拇指。
小溫在衛生班工作已經好幾年了,因為與別人溝通交流不方便,剛開始他就跟在別人身邊看,在別人身后學。慢慢讓他摸索總結出獨特的“清掃經”:重點路段勤打掃,人多之處見空掃,垃圾多時突擊掃,遇見客人輕輕掃,灰塵多時壓著掃。他舞動掃帚多年如一日,掃禿了的掃帚共計100多把,掃地面積共達30多萬平方米。
因為保潔衛生范圍廣,時間久了,小溫就自創了“流動跟蹤式保潔法”:根據天氣變化和工作需要,從一個區域到另外一個區域,每天都不間斷、不定時地來回檢查衛生,避免了因為人員不集中導致衛生死角的問題。這個辦法于2011年4月在礦區全面推廣。由于迎檢任務比較多,環衛工作又是迎檢中的“面子”工程,面對一些衛生死角處,他都是搶著去干。小溫每天除了忙活完范圍內的衛生,還會騎上三輪車駛向下一個地方去保潔。
今年7月份的一個晚上,一輛拉啤酒的三輪車在去礦里食堂外的路上傾斜,啤酒灑了一地,碎酒瓶的玻璃到處都是。已經是下班的時間了,其他人員都已經回家,小溫正好走到這里,立刻拿起鐵鍬、掃帚,將破碎的玻璃瓶一點一點清理完,又提起水桶沖刷干凈地面,直到深夜才回家。
“雖是個殘疾人(ren),但他(ta)(ta)很多(duo)時(shi)候卻比(bi)正(zheng)常人(ren)都讓(rang)我感動,別人(ren)干不了的(de)活(huo),到他(ta)(ta)那(nei)里(li)就都能干好了。看他(ta)(ta)干活(huo)時(shi)的(de)那(nei)種(zhong)韌勁和較(jiao)真,我都佩服(fu)他(ta)(ta)。”在環衛(wei)隊孫書記(ji)的(de)心(xin)里(li),小溫是個值得他(ta)(ta)佩服(fu)的(de)人(ren)。
在社區,他被稱為“活眼皮”
原本以為人們多少會對一個殘疾人有所歧視,但柴里煤礦富馨社區的居民對小溫的認識和評價徹底打消了我的疑慮。
“他是個‘活眼皮’,只要下班路過這里,看見我們在清理垃圾,他都會過來幫我們把垃圾裝到卡車上;在社區,看不到他閑著,他不是掃街,就是幫人家倒垃圾,還幫忙推車。遇到社區清挖下水道,他都會主動來幫忙。”富馨社區的王大姐提起小溫來一直夸他眼皮活、心眼好。王大姐是富馨社區的清潔工,因為社區清潔工大都是女同志,所以小溫下班回到社區就經常幫助她們干一些臟活和重活。
“小溫是個好孩子,只要是晚上看到我們要擺牌局,就幫我們搬桌子拿板凳”;“隔壁的張老頭腿腳不好,晚上還總想出去遛遛,就經常看到小溫攙扶他回家”;“小溫可懂事了,每天早上6點前都是把這周圍打掃干凈后再去礦里上班,下班回來再打掃一遍”———社區內一群喜歡打牌的大爺們說起小溫來都贊不絕口。
凡是接觸過小溫的人,都說他為人樸實、真誠、善良,樂于助人。
“小溫(wen)這(zhe)孩子(zi)(zi),真是比我(wo)兒子(zi)(zi)對我(wo)都要好,我(wo)去年(nian)得了(le)腦血栓半(ban)個身(shen)子(zi)(zi)都不(bu)能動(dong),出院(yuan)以后在(zai)家也不(bu)能活(huo)動(dong)。小溫(wen)在(zai)聾啞學(xue)(xue)校(xiao)學(xue)(xue)過(guo)按摩(mo),知道我(wo)出院(yuan)以后,就(jiu)每天晚(wan)上7:30跑(pao)到我(wo)家來幫我(wo)按摩(mo),他(ta)每次都累得滿(man)頭(tou)大汗,還(huan)笑著擺擺手,意思是“不(bu)累,不(bu)累”。持續按摩(mo)了(le)兩個多月(yue),我(wo)這(zhe)半(ban)個身(shen)子(zi)(zi)就(jiu)可以活(huo)動(dong)了(le)。”住在(zai)小溫(wen)家前排樓的李(li)奶奶激動(dong)地對我(wo)說。
在家里,他是個“好丈夫”
“嫁給他,我覺得很幸福,我有時給他稍微一比劃,就像有心靈感應似的,他什么都知道。”小溫的妻子說起小溫來,臉上全是幸福。小溫的妻子對我說:“都是他照顧我,記得2009年他帶我去威海旅游,因為我的腿走路不方便,只要是下了車,都是他背著我走路,別人都看我們,還聽見一個小姑娘說:‘能嫁給這樣的老公,真幸福!’他背著我從海邊爬那個很高的臺階到島嶼上面去,然后再下來到海邊,就一直背著我看海。”
“他自己身體也不好,常犯腰疼病,上班累,在家里也不閑著,伺候婆婆,還洗衣服做飯,洗碗拖地,什么都替我干。”一條腿有殘疾的妻子自豪又心疼地說。
對于母親,小溫恪盡孝道,細心周到,送水喂藥,從來都不嫌麻煩。“我的身體一直不好,腿經常疼,今年年初高血壓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那一段時間,他每天一下班就往醫院跑,給我買飯,喂我吃;病房在5樓,遇到外邊陽光好的時候,他就抽出中午班上有1個小時休息吃飯的時間,跑到醫院背著我下樓曬太陽。”小溫的母親對于兒子的孝順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說到這里,她用手擦了一下眼睛。“在家里,我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都是在我床邊幫我鋪好床,蓋好被子,還笑著用手拍拍我,然后再幫我關燈鎖好門才回去睡覺。雖然他是啞巴,也是我的孩啊,看到他每天這樣伺候我,不讓他干活還硬干,有時候腰累得都直不起來,我心疼啊!”小溫的母親淚眼婆娑哽咽道。
雖然小溫的家里并不富裕,但和睦溫馨,兒子聽話,婆媳和睦,一家人其樂融融。小溫笑著比劃著,然后在紙上寫道:我不怕吃苦,照顧母親和妻子都是應該的,累點沒關系,兒子現在上小學了,我很高興,就盼著他將來比我強。
無怨無悔人生路,默(mo)默(mo)無聞譜(pu)大愛。今年4月26日那天,當小溫站在柴(chai)里(li)煤(mei)礦(kuang)“感動柴(chai)煤(mei)人物”頒(ban)獎(jiang)臺上(shang)的(de)那一刻(ke),激動的(de)淚水(shui)盈動在眼眶。礦(kuang)山給他的(de)榮譽就是對(dui)他的(de)一種(zhong)認可(ke),看得出,他很甜蜜。
【主人公檔案】
溫憲華,33歲,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里煤礦的一名環衛工人,主要負責柴里煤礦礦區工業廣場的衛生保潔。
2004年,溫憲華在柴里煤礦原盛源焦化廠是一名衛生工人;2009年至今,調至物業公司環衛隊從事礦區環衛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打掃廁所,清掃辦公樓前廣場;擦拭廣場內牌板,修整綠化帶等。
他先后被柴里(li)煤(mei)礦評(ping)為“優秀員(yuan)工”、“物業魅力之(zhi)星”、2011年一季度“感動柴煤(mei)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