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我國頁巖氣開發整體仍面臨配套政策、監管體系、核心技術、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挑戰,建議頁巖氣開發做好頂層設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天然氣市場化定價、開采補貼等相關政策,使參與企業“有利可圖”。
能否盈利是關鍵
中國證券報:國土資源部5月底進行了一次頁巖氣第二輪探礦權招標投標意向摸底調查,結果如何?
張大偉:摸底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70多家企業報名參與招投標。其中,報名民企數量不少,多為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民企。第二輪探礦權招標目前已做好準備,正在走程序報批,預計第二輪招標時實際投標的企業將更多。
中國證券報:在頁巖氣開發領域引入民營企業的意義何在?
張大偉:主要有三方面意義:首先,這是油氣領域第一次允許民企進入,民企可以以一個平等主體的身份與國有石油企業、煤炭企業、電力企業一樣進行頁巖氣開發,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突破;其次,民營企業體制機制比較靈活,決策快,這可以說是民企的最大優點;此外,民營企業的進入可以為油氣行業引入競爭,有利于行業發展。
中國證券報:民營企業進入頁巖氣開發領域主要面臨哪些制約?破除這些制約的關鍵是什么?
張大偉:的確,民營企業參與頁巖氣開發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是民營企業的資源掌握程度較低,對油氣領域的熟悉程度也較低;二是資金實力,油氣行業高風險、高投入,只有資金雄厚的大型民營企業才有相應的抗風險能力,這是制約民企進入該領域的很大一個瓶頸;三是技術水平,當然,民企也可利用其靈活的機制,通過合作、收購等方式掌握技術。
民企進入頁巖氣領域,最核心的是看能否盈利,因此關鍵還在于頂層設計以及體制機制的放開。比如,若天然氣定價、補貼等政策跟上了,那么民營企業的盈利風險會小一些,積極性也會相應提高;否則,一般民營企業承受不起這樣的虧損。
中國證券報:我國目前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最新進展如何?
張大偉:從資源角度看,目前已探明我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量134.42萬億立方,可采資源潛力為25萬億立方,與我國陸域常規天然氣相當,并優選出180個有利區,面積達110萬平方公里。
勘探開發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一共完鉆63口頁巖氣(油)井。目前產量最好的一口頁巖油井位于河南,日產24.2方頁巖油;產量最好的頁巖氣井是中石油與殼牌在富順-永川合作開發的氣井,目前水平井日產氣35萬立方,直井日產氣5800方。
對外合作方面,目前和外國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合同的只有中石油和殼牌這一例,其他都還處于聯合研究階段。
六大制約待除
中國證券報:我國頁巖氣開發主要面臨哪些制約和挑戰?
張大偉:主要有以下六方面挑戰:一是缺乏頂層設計和相關政策支持。目前,我國雖然已有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但還缺乏配套的稅收、補貼政策,明晰的礦權和礦權管理機制等;二是缺乏有效監管制度。包括勘查開發、生產經營、管網運營、市場營銷、安全質量、環境保護等多方面;三是缺乏核心技術。我國在資源評價和水平井、壓裂增產開發技術等方面尚未形成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核心技術體系,目前的技術水平不能完全滿足頁巖氣勘探開發的要求。在核心技術上,我們和美國比要落后十年;四是缺乏示范。目前以幾大石油公司為中心的示范區起不了真正的示范作用。頁巖氣開發不能各自為政,需要統籌規劃,建立示范區;五是地質基礎工作薄弱。資源問題不落實,技術再高也無處可用。隨著對地質認識的不斷深入、技術手段的提高,對頁巖氣地質理論、潛力評價和有利區優選等評價結果都會發生變化。國土部擬在今年年底拿出一個新的有關頁巖油氣的評價結果;六是管網設施不足。目前我國管網設施建設滯后,隨著頁巖氣規模開發,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將成為制約頁巖氣開發利用的瓶頸。
建議就地使用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頁巖氣開發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張大偉:要理性看待頁巖氣開發過程中涉及的環境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方面影響:一是會否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研究表明,我國地下水一般在300米左右,而頁巖氣開采一般在1000-2000米左右,中石化最淺的井也在670米。因此,只要固井、完井操作到位,這個問題可以避免;二是會否產生氣體泄漏。這個通過技術手段也是可以解決的;三是用水量的問題。頁巖氣開發總的用水量的確很大,但其生產周期很長,平均到每年其實并不大。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結果,在同一個盆地里,頁巖氣開發用水與農業、工業用水相比要低。
其實,任何能源開發對環境都是有影響的,不僅頁巖氣。事實上,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并沒有帶來新的環境問題。但也不能輕視,要做好監測和評估。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頁巖氣開采出來后的使用問題?
張大偉:建議就地使用。目前招標區塊多位于貧困地區,基本沒有天然氣管線,運不出來。因此,建議利用小型區域管網或壓縮成LNG,供當地交通、發電、化工等領域使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待頁巖氣開發形成規模后,再考慮進行整體的管網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