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環保局副局長楊柳做客廣州大學,向大學生宣講環保知識。楊柳表示,PM2.5的監測方法還未最后明確,監測儀器的補償系數還沒有最終定論,一旦加了補償系數之后,2011年全年數據也許會比之前公布的高出15%—20%,也就是從數據上來看空氣質量將比之前公布的更糟糕。
大氣污染監測預警中心將落戶大學城
近期,市環保局發布的2011年相關空氣污染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污染天數為22天,全年日平均濃度為41微克每立方。楊柳表示,一旦確定使用加了補償系數的新國標監測法,2011年的污染天數也許會修正為42—52天,全年的日平均濃度也將提升至49微克/立方米左右。PM2.5數值升高也就意味著去年的空氣質量比現在公布的要更糟糕。
由于現在國內監測方法和儀器基本照搬美國EPA標準和模式,而中美兩國的氣象氣候條件都存在較大差異,同時中國南北兩地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說南方比北方濕度大,同一儀器的同一監測方法,南北兩地都會得出差距甚大的數據,楊柳表示,正因如此測量方法需要進行本地化的修正。
楊柳還透露,廣州市大氣污染監測預警中心,已經基本確定選址在大學城內,預計今年動工。記者獲悉,該預警中心的建設早前在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提出,并列入今年的政府工程名單之一。該中心建成后,將有望為廣州市民發布類似天氣預警一樣的空氣質量狀況預警,當空氣污染指數超過相關標準,政府將提供預警。“不過,現在廣州的情況來看,還沒有達到需要動用臨時性限排等措施的地步。”
首戰劍指能源結構調整
此前,市環保局曾向市府承諾,將在6月5日之前出臺相關大氣防治的具體方案。昨日楊柳透露,廣州將采取十項行動去防治大氣污染問題,其中能源及產業結構優化、機動車限制排放、工業治污、VOC限排等四項行動排在前列。
對于排在防治行動第一位的能源及產業結構優化工作,廣州市早已開始著手進行,如LPG更換LNG、九大電廠“煤改氣”等。而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面臨著巨大的阻力和輿論壓力,如“煤改氣”的草案,在提議初始階段,便遭到了九大電廠的一致反對。
“決策層重視程度與實際支持程度存在差距、社會期望與執行能力存在差距、民眾訴求與具體參與存在差距。”楊柳認為這些是現階段制約環保工作公共效果的三大現實因素。
自稱目前工作“治標不能治本”
楊柳還介紹了許多國外防治大氣污染的先進經驗。“在法國巴黎,為了降低城市中心區的機動車排放,政府將通往中心城區的公路特地收窄,這樣機動車通行量就減少了,同時對于坐不滿4個人的空駛車輛加收通行費用。”
“治理空氣污染是世界性難題。”楊柳表示,在美國,臭氧成為困擾政府的大氣污染頑疾,而在洛杉磯,“政府通過將近11年的時間,才把PM2.5濃度下降了12個百分點。”
也許面對年輕的大學生讓楊柳發言更輕松,他“吐槽”說,在環保工作中最郁悶的事情莫過于,治理工作多集中于末端源頭治理,而缺乏宏觀上的控制和規劃,“只能治標不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