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全國第九屆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中,新礦集團救護大隊奪得團體總分第三名”,這一好消息最近在新汶礦區不脛而走。近日,新礦集團救護大隊代表山東省出征寧夏,與來自全國各地的30支礦山救援勁旅展開激烈角逐,并獲殊榮。
近日,記(ji)者趕赴新汶(wen)礦區(qu),近距離(li)感受這群(qun)礦山“特種兵(bing)”日常(chang)的(de)艱辛汗水和(he)戰時的(de)英勇(yong)無(wu)畏。
兩(liang)星期跑(pao)壞一雙鞋
“救護大隊是礦山一支‘特種兵’,需要大學生的腦子、運動員的身體。”救護大隊副大隊長王延勇風趣地說,“體能這一項,沒有堅強的毅力,沒有吃苦的精神,是難以達標的。”
在礦山救援競賽中,有一項是考核綜合體能。4米高的吊繩,隊員們要雙手抓著攀到頂后,跑80米跳上離地面高約3米、寬15公分、長20米的水平橋,跑30米后背上15公斤重的呼吸器,再跑130米,匍匐著爬過一條30米長、1米高、1米寬的低巷道,負重跑700米后,再拉重達20公斤的檢力器50個。
這一項考核是最嚴酷的,所有參賽隊員結束比賽后的倒地率在80%以上。回憶當時的情景,擔任教練的救護大隊長助理安法恒眼圈微紅:“在寧夏由于水土不服,隊員們都感冒發燒,他們拔下針頭上‘戰場’,拉完檢力器后,隊員們都倒在地上,兩三個人都架不住他們。”
新礦集團救護大隊是一支具有處理煤礦事故能力和手段的專業救援隊伍,僅靠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完成井下各種救護任務。
“訓練是枯燥的,也是錘煉意志的。”參賽隊員鞏玉奎介紹,每天除了必備訓練項目外,他們還自覺增加了15000米的運動量。有的隊員腳上磨起了大水泡,晚上用針扎破,第二天接著再跑;有的隊員腳趾甲都頂磨壞了,咬著牙忍著疼不離跑場。
鞏(gong)玉(yu)奎拿過一個呼吸器(qi),原本黑(hei)色厚厚的(de)背帶已經變成了黑(hei)白花(hua)花(hua)的(de)圖形了,“我(wo)們的(de)跑鞋,兩(liang)個星期就跑壞一雙(shuang)。”
為生(sheng)命爭奪每一分鐘(zhong)
“接到搶險救災的命令后,我們必須在1分鐘之內出動。”新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大隊長徐西國說,“在井下復雜惡劣的條件下,每一分鐘都可能關乎著人的生命。”
救護大隊共有救護指戰員161名,他們的戰場是在爆發災害的事發地,任務是排查災害險情和搜救遇險人員。在災害處理過程中,要救助別人,首先要學會保存自己,這是救援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礦集團先后投入1200多萬元,配備了100余臺件精良的高科技救援裝備,在硬件設備上保障了救護指戰員的自身安全。
徐西國說:“光有硬件保障是不夠的。練時多流汗,戰時才能不流血。”為使隊伍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救護大隊實行準軍事化管理。隊員們每天都堅持負重跑步、爬高、跳遠等體能訓練,演練設備操作、學習救護規程以及各種事故應急預案,一天到晚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針對部分年輕隊員救援經驗少的實際狀況,救護大隊著力拓展煤礦井下等搜救技能培訓。定期開展高溫濃煙、模擬救災、設備故障應急處理等實戰演習;針對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不同事故災害及可以預想到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擬演練;針對礦山救護的特點,進行心理疏導,幫助隊員克服心理障礙;不斷強化體能訓練,讓隊員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
據了解,他們(men)每年組織(zhi)聞警演(yan)習、高(gao)溫煙巷(xiang)演(yan)習、醫療急救(jiu)等各(ge)類訓(xun)練均(jun)在4200隊(dui)(dui)次以(yi)上、有33000余人次參加,大大提高(gao)了隊(dui)(dui)伍的整體素質和實際作戰能力(li)。
“別人(ren)往外(wai)跑,我們(men)往里沖”
救險必然遇險。在救援一線奮戰了20多年的王延勇,談到礦山救援深有感觸:“救護隊員的使命和職責就是搶險救人,要與死神打交道。出了事故,別人往外跑,我們要往里沖。”
救護大隊的領導班子有著豐富的井下救護經驗。“在重大災害事故面前,參加救護的領導必須身先士卒,臨危不懼。”王延勇說,“在危難時,救護人員就成了救星,退縮是不可能的,在地底下與死神賽跑。”
井下救援工作不僅作業強度大,而且時時充滿危險,整個救災過程驚險重重。每個救護人員必須熟悉礦井采掘、通風、機電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急救、搶險等業務知識。有一次,某個礦井遭受井下透水,大隊長助理安法恒率領著10名隊員深入井下,大約進入800米后,安法恒敏感地覺察到井下沒風了,他立即判斷說:“沒有風,估計還會再來水,咱們要立即撤。”該礦一位副總說:“我覺得沒事,是不是再進去看下?”“不行,立即撤!”他們上井不到半小時,井下再次涌水。那位副總緊握著安法恒的手說:“多虧了你,不然我們都沒命了。”
建隊(dui)(dui)50多年來,救(jiu)護大(da)隊(dui)(dui)共處(chu)理各(ge)類(lei)礦(kuang)山災害事(shi)故(gu)2551起,搶(qiang)救(jiu)重、特大(da)事(shi)故(gu)100余起、地方煤礦(kuang)事(shi)故(gu)430起、非煤事(shi)故(gu)880起,搶(qiang)救(jiu)遇(yu)(yu)難遇(yu)(yu)險1862人,其中,救(jiu)活551人,挽回經濟損失2.5億余元,實現連續(xu)安全(quan)救(jiu)援(yuan)53年。2007年新礦(kuang)集團救(jiu)護大(da)隊(dui)(dui)獲得國家礦(kuang)山救(jiu)護隊(dui)(dui)一級救(jiu)援(yuan)資質,連續(xu)多年被國家安監總局評為(wei)質量標(biao)準化建設“特級隊(dui)(d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