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龍(long),剛才我(wo)從面(mian)溜機頭過,地面(mian)有(you)點濕滑,你經(jing)(jing)過的(de)(de)時(shi)候(hou)一定要注意腳下,千(qian)萬(wan)別滑倒了(le)。”3月27日下午(wu),正在3407工(gong)作(zuo)面(mian)檢修設備的(de)(de)棗礦(kuang)集(ji)團新安煤業公司綜采二(er)區電工(gong)徐繼龍(long),接到了(le)該公司副經(jing)(jing)理(li)洪啟忠打(da)來的(de)(de)電話(hua),言(yan)語(yu)親切、關(guan)懷(huai)(huai)備至。這份“特殊的(de)(de)關(guan)懷(huai)(huai)”背(bei)后(hou)的(de)(de)原因很簡(jian)單,因為徐繼龍(long)是目前該公司采煤專業唯一的(de)(de)電工(gong)維修技能大師。
“他是我們整個采煤專業的技(ji)能大(da)師”
3月(yue)25日傍晚,在3313工(gong)作面忙碌了一個班的徐(xu)繼龍(long),整理(li)完工(gong)具包正(zheng)打(da)算上(shang)井,突然接到了調度(du)員的電話(hua):“3407工(gong)作面煤機無法啟(qi)動,原(yuan)因不(bu)明(ming),請你趕快(kuai)幫忙看看。”電話(hua)那(nei)頭,調度(du)員聲(sheng)音急促。
放下電話,徐繼龍(long)背起工具包直奔3407工作面。在現場他了解到,包機電工在排查過程中已發現電纜有4處地方可能出現問題,但無法準確判斷具體位置,只好請他前來“會診”。徐繼龍隨即再次測試判斷,憑著豐富的經驗,判斷距離煤機最近的一處電纜接頭異常,內芯電纜可能已經折斷,需重新做接頭。另外,其他3處電纜外皮均有不同程度破損,必須立即處理。
殊不知,內芯(xin)直徑為95毫米的煤機電纜足有成年人胳膊前臂般粗,共有8根內芯、3根負荷線、1根接地線和4根操作線,需用銅管逐一包裹壓實固定處理。重做1個接頭大約需要2個小時,如果接頭處理不好,還會造成接觸不良。再加上3處電纜破皮修復,僅靠現場的3名電工無法第一時間處置故障。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生產,徐繼龍立即配合其他電工重做接頭,又將自己的徒弟王士民也叫到現場一起幫忙。
說干就(jiu)干!剝皮、壓線、冷補……經過近2個小時的緊張作業,4處故障點全部修復,煤機一次試運轉成功。
“他(ta)不(bu)僅是(shi)綜(zong)采二區的技能(neng)大師,更是(shi)我們采煤(mei)專業的技能(neng)大師。如果沒有徐師傅幫忙,真不(bu)知道要影響(xiang)生產多長時間呢!”綜(zong)采一區區長田守志(zhi)由衷贊(zan)嘆。
“我是勞模,更要發揮作用”
自該公司打響“復工保供戰”,徐繼龍連續51沒有休班。當身邊的工友問他想不想家時,忠厚老實的他說:“妻子退休了,孩子大了,家里沒負擔。礦上更需要我,等疫情過去再回家也不晚。”
在戰(zhan)疫(yi)最吃勁的(de)時候,該公司(si)以最少人員(yuan)配置實施復工復產,每個生產工作面(mian)僅有2名技術過硬的檢修電工留勤。無論哪個采煤工作面出現電氣設備故障難題,徐繼龍總會出現在現場。“保電煤供應任務重、現場人員少、檢修時間短,我是勞模,更要發揮作用。”徐繼龍說。
說起徐繼龍,和他一塊工(gong)作了二十(shi)多(duo)年的綜采二區生產班班長王守忠(zhong)最有發(fa)言(yan)權。“平時老徐從不閑著,特別是這次防疫復產期間,除了解決各類電氣設備的疑難雜癥之外,他還幫我們生產班的職工護幫、放煤、沖塵、清理環境衛生,滿眼都是活。”
“學不(bu)會,不(bu)罷休”
只有(you)技工學校學歷(li)的徐繼龍,先(xian)后被評為全(quan)國煤(mei)炭行(xing)業技能大師(shi)、齊魯首席技師(shi)、山(shan)東能源(yuan)首席技師(shi)和“山能工匠”,多次被能源集團和集團公司授予“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獲得這些榮譽都是因為他有一股子韌勁兒,學不會不罷休!”綜采二區黨支部書記劉西秒說。
2006年,綜采(cai)二(er)區首(shou)次(ci)使用電牽引型采(cai)煤機(ji)生產。煤機(ji)的(de)(de)電控(kong)部(bu)分用的(de)(de)是總(zong)價(jia)值60萬(wan)元的(de)(de)國外尖端高(gao)科技(ji)變頻器,維(wei)護(hu)起來(lai)要應用到計算機(ji)軟件和(he)PLC編程技(ji)術,而且核心(xin)信息顯示(shi)的(de)(de)內容全是英文(wen),因此出(chu)現(xian)故障職(zhi)工都不(bu)(bu)會維(wei)修,只(zhi)能請(qing)廠家(jia)技(ji)術人員(yuan)來(lai)礦維(wei)修。這(zhe)讓作為采(cai)煤機(ji)包機(ji)電工的(de)(de)徐繼龍深感(gan)壓力。他不(bu)(bu)禁(jin)暗想:“廠家(jia)技(ji)術人員(yuan)能修的(de)(de),為什(shen)么我就不(bu)(bu)能修?”
面對困難,徐繼龍(long)不(bu)但沒有退(tui)縮(suo),反而激勵了他刻苦鉆研新技術的熱情。為了盡快弄懂這(zhe)些“洋玩意兒”,他購買了筆記本電腦、PLC編程資料和英語詞典,開始自學進口變頻器應用程序。每次發生故障,他還會跟在廠家技術員的身后,學習摸索維修技巧。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著自己學到的本領,徐繼龍先后破解了與煤機配套的電控箱、變頻器、PLC操作柜、自動化控制系統等設備系統的維修難題。
十(shi)年磨(mo)一劍。終于,徐繼龍從一個包機電工勤(qin)學成(cheng)(cheng)師,成(cheng)(cheng)為大家敬服(fu)的技能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