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行業資訊

2017,你還好嗎?飆漲、低迷、去產能……電力各行業經歷了哪些10大事件?

發布日期:2018年01月08日    佚名     來源:國際能源網  

  2017年業已收官。在這一年里,電力行業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大事件,神華、國電合并,煤電去產能、水電棄水、風電綠證、光伏裝機飆漲等等重大事件為電力行業帶來了過山車般的體驗。
 
  那如何為電力行業的2017年確定一個論調呢?今天,國際能源網小編為各位讀者盤點了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和光伏五個電力行業的十大新聞,讓各位讀者為過去的一年做一個準確的定論。
 
  火電行業十大新聞
 
  1.煤電紅色預警!國家能源局急發文件控制煤電產能
 
  2017年1月初,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分別下達13個省份有關銜接“十三五”煤電投產規模的急函,要求一大批煤電項目停建或者推遲到“十四五”以后建設、投產,共涉及85個煤電項目,合計約10245萬千瓦。4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文件進一步要求,按照適度從嚴的原則,風險預警結果為紅色和橙色的省份,要暫緩核準、暫緩新開工建設自用煤電項目。其中,全國僅湖南、海南兩省的風險預警結果為綠色,河南、江西、安徽和湖北4省的風險預警等級為橙色,其余24個省(區、市)的風險預警結果為紅色。

  2.莊河發電火電靈活性改造:技術與經濟齊飛
 
  作為國家能源局首批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單位,國電電力大連莊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效:60萬千瓦超臨界純凝機組調峰到18萬千瓦,技術地位全國領先;深度調峰能力和調峰補償收益連續三年在遼寧省位列第一;調峰補償收益占國電集團兩個細則凈收益近80%。莊電公司的火電靈活性改造深度調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技術與經濟齊飛”道路。

  3.七大火電企業聯名請愿 煤企溫馨回復:不簽約就停供
 
  2017年3月17日,寧夏境內的7大火力發電企業集體上書自治區經信委,要求解決火電經營中的問題。寧夏噸煤價格已由200元漲至320元,漲幅達60%,且寧夏的超低排放電價尚未落實,致使寧夏火電企業陷入全面虧損狀態。7家企業希望減少直接交易電價讓利幅度或暫緩直接交易。3月20日,神華寧煤向各火電企業發出溫馨提示:二季度煤價維持一季度320元/噸,29日前完成合同簽訂,否則停供。

  4.發改委:燃煤發電標桿電價7月上漲
 
  2017年6月16日,發改委正式發布《關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調整電價結構的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向發電企業征收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標準各降低25%,騰出的電價空間用于提高燃煤電廠標桿上網電價,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隨后,全國各省區陸續公布了關于合理調整電價結構有關事項的通知。
 
  5.十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
 
  2017年7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意見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時。文件還公布了各省煤電調控規模、各省煤電機組停建及緩建名單,其中停建項目涉及10個省份,33個項目;緩建項目涉及20個地區,61個項目。
 
  6.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正式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投
 
  8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9月21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下發核準告知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9月17日被核準變更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1月20日上午,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召開干部大會,中組部高選民副部長宣讀中央關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領導班子的任命決定,并提出工作要求;中央決定,喬保平擔任黨組書記、董事長,凌文擔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11月28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召開重組成立大會。

  7.魏橋和西王降成本實踐:發電成本僅0.17元
 
  在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仍然很大的情況下,山東鄒平縣的兩家民營企業魏橋集團和西王集團不但頂住了壓力,而且實現了規模擴張,強健了“筋骨”。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擁有自備電廠。魏橋集團的發電成本很低。2016年1~3月份,每千瓦時的發電成本是0.17元。2015年和2014、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是0.18元、0.21元和0.29元。
 
  8.反壟斷 | 山西電協及20余家火電企業受罰
 
  2017年4月份,山西省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對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國電山西分公司等火電企業共計25個當事人罰款共計逾1.3億元。在6月的案件聽證會上,山西電協及電力企業以《反壟斷法》不適用電力市場為由提出異議。8月3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已對山西電協組織23家火電企業達成、并實施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一案作出處理決定,依法處罰其7338萬元。這是電改“9號文”出臺后,首例電力企業反壟斷的案件,受到全國電力行業的密切關注。
 
  9.十部委:現役燃煤熱電機組要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2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10部委共同發布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規劃提出,堅持清潔替代,減少大氣污染物。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力爭5年時間左右,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化城市地區的散煤供暖清潔化。規劃強調,加強取暖領域排放監管。繼續推進燃煤熱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熱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改造。對于現役燃煤熱電聯產機組,東部地區2017年前總體完成超低排放,中部地區力爭2018年前基本完成超低排放,西部地區2020年前完成。
 
  10.為緩解氣荒 北京重啟華能燃煤電廠
 
  12月7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啟動華能應急備用燃煤機組特急文件。目前,一期3、4號燃煤機組的送出線路已經讓給新建燃氣機組,因此目前只有1、2號機組能夠啟動。未來如有需要,還可將燃氣機組停機,四臺燃煤機組全部啟動。華能北京熱電廠廠長杜成章在最后一座機組停機時介紹說,在做好停機準備的同時,電廠根據燃煤機組長期停備情況制定了保養方案,以確保一期燃煤機組作為本市唯一熱網應急備用熱源,根據城市熱網需求順利啟動運行。為保證燃煤機組應急備用啟動后滿足北京市環保排放指標要求,電廠在經過充分研究后提出了機組改造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各項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水電行業十大新聞

  1.美國奧列維爾大壩遇險,終結美國進入拆壩時代的謠傳
 
  美國加州奧羅維爾大壩建成于1967年,壩高230米,為美國最高。2017年2月初,大壩的主泄洪道出現一個長60米及深9米的巨型缺口,大量混凝土被沖下。因為情況緊急,可能會出現潰壩,所以附近將近20萬居民12日被要求緊急撤離。我們對此事件的關注點,并不在于事故本身,而在于我國社會上流傳多年的關于美國進入拆壩時代的謠傳。如果美國真的進入了拆壩時代,如此危險的大壩,當然應該被拆掉。
 
  事實上,早在2008年在我國三峽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上,面對中國記者的提問,美國墾務局的局長就曾公開的否認過美國拆壩。他說在美國拆掉的都是些廢棄、失效的小水壩。有用的大壩美國一座都沒拆過,而且也絕不會拆。然而,美國墾務局長的明確回答,卻并沒有能阻止國內關于美國進入拆壩時代的傳言。這次美國最高的大壩遇險,美國寧可撤離20萬人也要修復大壩而絕不拆壩的現實,再次向我們證實了水壩仍然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保障,"美國進入拆壩時代"絕對是一個謠傳。
 
  2.政府工作報告首提煤電去產能和水電棄水,水電迎來重大政策利好
 
  隨著我國電力產能的嚴重過剩,2016年我國水電棄水的嚴重程度已經接近損失掉了一個三峽。當時,我們業內眼看著嚴重的水電棄水十分焦急,但社會上的媒體卻只提棄風、棄光,幾乎沒人關注更我國嚴重的可再生能源的損失---棄水問題。為此我水力發電學會在組織專家調研的基礎上,積極給國家有關部門上書反映問題,并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批示。因此,在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不僅比棄風、棄光更嚴重的棄水問題被首次披露,而且,總理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煤電要去產能的要求。
 


  隨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多次組織專門的調研,探討解決煤電去產能以及水電棄水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先后發布了《關于促進西南地區水電消納的通知》(1830號文)以及《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使得低谷中的中國水電迎來重大政策利好。
 
  3.2017世界水電大會非洲開幕,中國水電成主角
 
  經過改革開放之后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水電建設水平和成就,已經舉世矚目。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水電的裝機已達到33207萬千瓦,年發電量11748億度。這個總量已經超過全球的水電的1/4。在水電工程建設方面,我國水電進步更為突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水電引領者。
 
  2017年5月9日在非洲埃塞俄比亞召開的世界水電大會,參會代表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為了方便中國代表的參與和介紹經驗,本屆大會還打破了以往會議語言以英語和當地語言為工作語言的慣例,把中文也作為2017世界水電水電大會的工作語言。此舉足以體現,中國水電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4.全國減災日:《科普論壇》科普水電開發的地質減災作用
 
  在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的當天,水電學會的水利水電科普傳播團隊來到華北電力大學與部分師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地質減災科普論壇》。研究表明:產生地質災害的能量,除了來自大地震之外,主要是來自河流水能的沖蝕。巨大的河水能量必須通過不斷地切割岸坡制造地質災害來獲得平衡。因此,清華大學一項973 研究明確的提出:消能才是地質減災的關鍵。
 

 
  我們所看到現實常常是凡是水能資源豐富,并且沒有得到開發利用的地區,都是地質災害高發區。而當水能被利用發電一段時間之后,地質災害都會明顯的減輕,甚至完全杜絕。總之,科學研究和現實數據都告訴我們:消能是地質減在得關鍵,科學的水電開發才是根治地質災害的最有效方式。
 
  5.三峽水庫助力湖南抗洪 48小時攔蓄洪水32億立方米
 
  民政部7月4日發布消息,截至4日9時的統計顯示,自6月29日以來的南方強降雨已致11省份78人死亡失蹤,超過1100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52.7億元。
 

 
  三峽水庫從2017年7月1日14時開始降低出庫流量,到3日14時的黃金48小時內,三峽水庫連續五次削減出庫流量累計超七成;三峽電站停運發電機組19臺。同屬中國三峽集團的三峽、溪洛渡、向家壩三個水庫聯合發力,將32.07億立方米洪水攔截在長江上游,防洪效果顯著。
 
  6.國務院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水電工程有望擺脫"環評驗收難"
 
  眾所周知,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最大的生態難題。根據目前的科技水平,水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然而,我國的水電開發和工程建設卻常常受制于"環評難"和"驗收難",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7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82號)修改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改后的條例,調整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流程,將環境影響登記表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并取消了環境保護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審批,改為建設單位依照規定自主驗收。這些修改內容,將非常有利于我國的水電工程擺脫"環評難"和"驗收難"的困境,加速我國的水電發展和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
 
  7.全球最大的在建水電工程 我國白鶴灘水電站正式開工
 
  8月3日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白鶴灘水電站直接將世界水電帶入"百萬單機時代"。白鶴灘水電站建成后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該水電站是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在建規模全球第一的水電站。
 
  白鶴灘水電站的開工建設將開創多項界水電工程世界之最。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世界首創、300米級高壩抗震參數世界第一、圓筒式尾水調壓井規模世界第一、無壓泄洪洞規模世界第一、300米級高壩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世界第一,除此之外,還有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世界第二、拱壩總水推力1650萬噸世界第二、拱壩壩高289米世界第三、樞紐泄洪功率世界第三、工程綜合技術難度名列世界前茅。
 
  8.環保督察關停小水電引風波,問題出在環保不考核碳減排
 
  2017年5、6月間,安徽省岳西縣,一刀切的關停并拆除了17座小水電站的作法,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由于一些政府部門對于小水電抱有偏見,加之個別地方環保部門暴力執法,未能妥善處理好遺留問題,直接導致一些小水電站業主與當地相關部門對簿公堂。在執行環保督查令過程中,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往往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小水電站拆還是留,讓人難以抉擇?
 
  有專家指出:不同政府部門對小水電的不同態度,是導致各地小水電政策搖擺不定的主要原因。解決這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國家應盡快把碳排放作為一項最重要的環保指標交給環保部,否則,由于最重要的環保指標缺位,我國的環保執法難免會與國際社會的環保方向產生對立。
 
  9.華能水電IPO:募集80億元新建三座水電站
 
  華能水電2017年12月15日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最為業界關注。華能水電共發行新股18億股,占總股本比例 10%,募資總額為39.06億元。
 
  華能水電是由央企中國華能集團控股的大型流域水電企業瀾滄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擁有瀾滄江全境流域的水電開發權,是我國第二大水電企業,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僅次于已在A股上市的"長江電力"。但與長江電力所不同的是,華能水電的運營不僅有發電部分,而且還包括有水電建設。因此,華能水電此次上市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瀾滄江干流苗尾、烏弄龍、里底三座水電站的建設。
 
  華能水電IPO,對公司而言有利于華能水電盡早擴大產能規模,提高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也有利于項目發電機組早日達產,更可以有效提升華能水電公司整體利潤水平。與此同時,水電開發企業的整體IPO,也將對改善我國電力結構、推進能源轉型、建立我國科學合理的能源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10.加快能源轉型 國家電網6座抽水蓄能電站同時開工
 
  為加快我國的能源轉型,擴大電網接納風、光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已經成為我國電力發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十三五"規劃,我國將在十三五期間新開工建設600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如將這一目標分解到各年,我國每年應新開工建設抽水蓄能電站1200萬千瓦。然而,數據顯示,雖然近兩年我國抽水蓄能建設明顯加快,但是,還是落后于規劃的要求,現在我國抽水蓄能在電力裝機的占比還不到2%,遠遠不能滿足系統發展的需要。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接近年末的12月22日,由國家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河北易縣、內蒙古芝瑞、浙江寧海、浙江縉云、河南洛寧、湖南平江6座抽水蓄能電站同時宣布開工,總裝機規模將達到 840萬千瓦。工程建成投運后,將顯著增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提高電網消納能力,有效緩解棄風棄光。
 
  核電行業十大新聞

  1.習近平高度重視中國核電“走出去”
    在習近平與各國首腦的見證下,3月16日中核集團與沙特地質調查局簽署鈾釷資源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署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5月17日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簽署阿根廷第四、第五座核電站總合同;9月1日中核集團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巴西核電公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6月8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與哈總統巡視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習近平介紹華龍一號是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
 
  2.李克強高度重視中國核電建設及國際合作
 
  5月26日,李克強對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是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標志性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作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實現核島穹頂吊裝意義重大,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2月21日在李克強和法國總理見證下,中核集團與法國新阿海琺簽署了產業和商業合作框架協議。11月3日李克強會見比爾·蓋茨,積極評價行波堆研發合資公司成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正式發布
 
  9月1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習近平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三號,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4.四部委聯合組織開展“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環境保護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組織開展了“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分為企業自查、部門督查和總結提升三個階段。為期一年的“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對我國核電安全管理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評價,實現了行業大動員、大協作、大交流,全行業安全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5.2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
 
  陽江核電4號機組、福清核電4號機組分別于3月15日、9月17日投入商業運行。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共37臺,運行裝機容量達到3580萬千瓦。12月30日,田灣核電3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
 
  6.三代核電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提前15天實現穹頂吊裝,第二臺蒸汽發生器順利就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半轉速汽輪發電機研制成功并達國際先進水平。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正式啟動。
 
  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三門核電1號機組、海陽核電1號機組均通過首次裝料前綜合核安全檢查,具備裝料條件。國內首條AP1000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線正式投產。1月5日國家電投發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NuPAC核電站反應堆保護系統平臺。
 
  EPR臺山核電1號機組進入裝料準備階段。
 
  7.中國核電“走出去”取得重要進展
 
  9月8日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4號機組竣工,標志著恰希瑪核電一期工程4臺機組全面建成。
 
  11月21日中核集團與巴基斯坦原委會簽署恰希瑪核電5號機組商務合同,將在巴基斯坦建設第三臺華龍一號百萬千瓦核電機組。
 
  1月10日英國政府正式受理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聯合提交的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GDA)”申請,目前審查已正式進入第二階段。
 
  8.中國示范快堆工程土建開工
 
  12月29日,中國示范快堆工程土建開工,單機容量為60萬千瓦。示范快堆工程是國家重大核能科技專項,對于實現核燃料閉式循環,促進我國核能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中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廢水示范工程啟動運行
 
  3月15日,中國廣核集團對外發布,由中廣核達勝加速器技術有限公司建設的中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規模印染廢水示范工程在浙江省金華市正式啟動運行,我國利用核技術處理工業廢水取得突破。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于11月21日正式通過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10.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第三屆理事會選舉產生
 
  4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第三屆會員大會在京召開,選舉產生了由113人組成的第三屆理事會。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任第三屆理事會第一任輪值理事長,張廷克任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協會秘書長、法定代表人。
 
  風電行業十大新聞

  1.世界第一個商用浮式風電場Pilot Park預計2017年底投入使用
 
  2017年 1月,挪威石油位于蘇格蘭東北海岸的Pilot Park浮式風電場,預計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設計壽命25年,項目總投資約9.5億美元。該示范項目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域內運作,由5臺挪油Hywind Spar基礎浮式6MW風機組成,2015年作出投資決定,總裝機容量30MW。
 
  未來浮式風電的市場比較廣闊,技術挑戰退居其次,成本仍為主要阻力。該示范項目能夠充分利用蘇格蘭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域內運作,為商業化規模化的浮式風電場運作展示了成本效益和低風險的解決方案。
 
  2.能源局發文促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西北、四川成首批試點
 
  2017年2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跨區域省間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工作的復函》,復函同意開展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先期開展西北、四川等水電、風電、光伏跨區域省間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
 
  開展跨區域省間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工作,有利于利用跨區域省間輸電通道富余能力進一步消納可再生能源,預計產生的棄水、棄風、齊光電量可以參加增量現貨交易。
 
  3.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
 
  2017年5月23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近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請各省(區、市)、新疆兵團能源主管部門組織各風電開發企業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示范項目不受年度規模指標的限制,規模不超過10萬千瓦,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相關發電量不核發綠色電力證書。
 
  4.青海完成連續168小時100%清潔能源供電
 
  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宣稱,自6月17日0時至23日24時,青海開啟連續168小時使用光伏、風電和水電為全省供電,其間實現用電零排放。
 
  此舉是中國首次嘗試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內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也創下了世界首個電網全清潔能源運行的新紀錄,對全國范圍內促進清潔能源發展與消納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盡管青海的新能源還在大規模快速發展,但預計這次試驗結束之后還會回到原來的供電格局,暫時難以將這種省級行政區域內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的嘗試常態化。
 
  5.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正式啟動
 
  2017年7月1日,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綠證是中國政府頒發給陸上風電、光伏(不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發的電子證書,價格不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風電綠證一般不超過0.26元/度,光伏綠證一般不超過0.55元/度。出售綠證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按照國家主管部門的設想,是想通過推廣綠證制度,引導全社會的綠色消費,進一步完善風電、光伏發電的補貼機制。截止10月31日,綠證的認購者共有1576名,共認購21257個綠證,綠證購買量僅占核發量的0.26%,可見,推動綠證的真正發展,還需要政府、企業、個人做出更多努力。
 
  6.全球最大的風電運營商正式易主國家能投
 
  2017年8月28日,經報國務院批準,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1月,國家能源集團召開干部大會,中央決定,喬保平擔任黨組書記、董事長,凌文擔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合并重組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資產達到18000億元,可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到23%,風電裝機總量達3300萬千瓦。全球最大的風電運營商正式易主 —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7.十二部委聯合發文力求為風電行業減負!
 
  2017年9月8日,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涉企稅費負擔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力求為可再生能源行業減負。針對風電企業,《通知》規定:1、對風電項目,風電場進場及檢修道路占用耕地,參照公路線路,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征收耕地占用稅。2、要求地方強化服務能力建設,縮短大件運輸許可辦理時間,規范風機超大部件運輸管理。3、鼓勵發揮保險的風險轉移作用,加強風電設備質量保險體系建設,推動以風電設備質量保險替代風電設備質量保證金。
 
  此文件的發行有利于減輕可再生能源企業稅費負擔、促進成本下降,支持可再生能源相關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特別是對風電項目,風電場進場及檢修道路占用耕地,參照公路線路,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征收耕地占用稅等規定,對投資業主來說大大減輕了負擔。
 
  8.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獲核準
 
  2017年9月27日19時,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樣機試驗場開始倒送電操作,標志著這一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場進入調試運行階段。該風場為三峽集團福建區域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積累了經驗,開啟了福建海上風電開發的新篇章。
 
  興化灣風場共安裝7家知名風機廠商生產的14臺5MW以上的風電機組,樣機試驗風場機組最大單機容量6.7MW。這個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場對未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的整體上臺階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9.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
 
  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文件明確,分布式發電是指接入配電網運行、發電量就近消納的中小型發電設施。分布式發電項目可采取多能互補方式建設,鼓勵分布式發電項目安裝儲能設施,提升供電靈活性和穩定性。
 
  這個正式通知文件千呼萬喚始出來,分布式風電、光伏等能源將進入新的成長周期。把分布式能源推向市場,目的是打破依靠政府管制的管理模式,通過市場選擇,培育分布式龍頭和標桿,隔墻售電或將成為現實。
 
  10.因候鳥遷徙 山東長島已全部拆除風電機組
 
  2017年12月20日,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長島縣拆除全部80臺風力發電機組。設備被拆除后,將進行生態修復。
 

 
  一方面是生態保護,一方面是新能源建設,不知道在建設之初為何沒有考慮到有這個可能,這給風電開發的企業造成的損失又有誰來承擔?風電經過十年黃金發展期后,面臨新的挑戰。從三北轉向東南,從高風速轉向低風速、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同時,也面臨同樣是新能源的光伏行業的競爭,因為光伏的靈活性、適用性,分布式光伏在2017年已形成爆發式增長。風電也在嘗試新的突破,是否可以像光伏一樣開發分散式發電?是否可以將扶貧模式引入風電開發模式中?這些值得風電行業的伙伴們思考。
 
  光伏行業十大新聞

  1.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發布
 
  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及具體到各省的十三五期間的光伏電站新增建設規模方案。
 

 
  從2017年至2020年,光伏電站的新增計劃裝機規模為5450萬千瓦,領跑技術基地新增規模為3200萬千瓦,兩者合計的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21GW。
 
  《指導意見》中指出,對集中式光伏電站,以不發生限電為前提,設定技術進步、市場消納、降低補貼等條件,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建設;光伏扶貧根據有關地區扶貧任務的需要,有關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扶貧部門組織地方政府編制光伏扶貧計劃。
 
  2.綠證交易啟動,自愿認購成難題
 
  從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提出擬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自愿認購。
 
  7月1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自愿認購啟動儀式。在綠證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的當天,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三部委率先表態購買綠證,20余家企業宣布達成綠證認購意向,合計綠證意向購買數量近2萬個,相當于2000萬千瓦時綠色電力。
 
  截至10月31日,綠證的認購者共有1576名,共認購21257個綠證。這2萬多個被售出的綠證,其中企業購買量約占比90%,個人購買量占比約10%。因此,綠色電力實行自愿認購交易的行動是一個長期過程,亟待在2018年有所改善。
 
  3.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基地獲國家能源局批復
 
  2017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基地國家能源局已批復,在總結第一、第二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本批領跑者基地各方職責與分工更加明確,非電站建設的隱性成本更低,而各項政策措施更加透明公正。
 技術領跑基地:上饒、長治、銅川入圍;應用領跑基地:大同、壽陽、渭南、海興、白城、泗洪、格爾木、達拉特旗、德令哈、寶應入圍。
 
  國家能源局規定,第三批光伏發電領跑者應用基地項目于2018年3月31日完成項目競選開發企業工作、項目必須在2018年6月30日開工、本年12月31日建成發電;技術領跑者2018年4月30日完成競標工作、在2019年6月30日建成。
 
  4.全球光伏裝機量首次超過100Gw
 
  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首次超過100Gw,同比增加35%左右。這也意味著繼2016年之后,光伏再次問鼎全世界清潔能源新增裝機量最多的能源。
  全世界光伏裝機量超過100GW的同時,中國也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而2017年中國光伏裝機量也將首次突破50GW。
 
  5.2017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爆發,同比增加約400%
 
  2017年,中國分布式可以說是中國整個光伏市場最大的亮點。前三季度,中國分布式新增裝機量就達到15Gw,2017年全年將會超過20Gw,同比增加約400%。
  分布式爆發的背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分布式(如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并不受補貼下降的影響,收益較高,另一方面,分布式也不受地面電站指標的管理,可以任意發展。
 
  6.中國光伏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開啟“退市潮”
 
  從3月的天合能源的正式退市開始,2017年變成了中國光伏公司在美股的“退市潮”。11月,晶澳太陽能從美股也正式私有化;12月,阿特斯也宣布將私有化。  中國公司在美國“退市潮”的背后,影射的是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光伏公司的冷落與偏見,而更讓人感到憤慨的是,其實在美股上市的這些光伏公司,可以說是整個光伏業的老兵,同時很多公司至今也是光伏行業的佼佼者。這樣的偏見讓中國光伏公司在美股的估值基本是在凈資產附近(晶澳甚至是0.4倍PB),與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了極大的反差。
 
  7.上游硅料企業狂拋“擴產計劃”
 
  2017年,多晶硅料的價格在經歷了年初的下跌后,便開始一路上漲,從年初最低點的約10萬/噸漲到2017年底的約15萬/噸。上游硅料的上漲帶給了上游豐厚的利潤,也讓上游硅料廠商紛紛拋出了“擴產計劃”。
  其中,擴產計劃最激進的當屬通威股份和東方希望。通威和東方希望的產能預計都會達到12萬噸,成為世界第一,而過去國內第一的保利協鑫(即江蘇中能)預計產能將會達到10萬噸。
 
  如果上述三家企業的擴產計劃都能實現,則這三家的產能一共將達到32萬噸,相當于2016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的84%,而加上國內其他的企業。
 
  8.單晶浪潮勢不可擋,迎來“擴產期”
 
  2017年,單晶的市場份額將會達到35%左右。在這一波單晶浪潮下,我們看到2017年迎來了單晶企業的擴產期。以單晶硅片的龍頭,隆基和中環為例:
 
  隆基:2016年硅片產能為7.5Gw, 2017年將達到15Gw, 同比增加100%,而在2018年有望達到25Gw。
 
  中環股份:2016年單晶硅片4.5Gw,2017年將達到12Gw, 同比增加160%,而在2018年有望達到23Gw。
 
  同時,我們看到像晶科這樣的垂直組件廠商,也開始投資單晶,預計晶科在2017年的單晶硅片產能也將達到約4Gw。
 
  這樣的擴產期,無論是多晶硅料還是單晶硅片,在光伏的歷史上也從未有過,而這一些系列的投入,僅僅上市公司,就將投入超過600億人民幣。
 
  9.單、多晶硅片全面普及金鋼線切割技術
 
  如果說整個產業技術路線近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單晶的重新崛起,那么金鋼線在單晶上面的運用就是單晶浪潮最強大的催化劑。
 
  而在2017年,金鋼線在單晶的運用上已經日趨成熟,多晶也開始全面普及金鋼線切割技術。
 
  由于金鋼線的單晶和多晶的普及,這會讓砂漿切割的多晶硅片由于成本太高,將退出歷史舞臺,金剛線切割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將會是這個市場的完全主流。
 
  10.美國201與印度雙反
 
  目前,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其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突破13Gw,而印度是目前新興市場里增長最快的市場,2017年新增光伏裝機量有望將會突破10Gw,而這兩大市場,都在2017年,開啟了對非本國光伏產業的新一輪的調查。
 
  美國的201與印度的雙反,都將影響到中國的光伏企業,但我也想強調的一點是,美國201與印度的雙反所能造成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肯定會遠遠小于2011年的歐美雙反。
 
  這是源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企業的整個產業競爭力已經比2011年強大了太多,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從最上游的硅料到下游的組件,中國光伏已經都已經占到了80%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就是市場,2011年的時候,歐美市場就占了全球市場的80%,而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占了約50%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和印度的市場份額一共約20%。

 

政府機構
中央企業
能源行業(ye)
主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