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下载

行業資訊

中國二氧化硫排放劇降說明什么

發布日期:2017年11月13日    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 一項最新國際研究的結果顯示,自2007年以來,中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75%,2016年降至約8兆噸,低于同一年印度的11兆噸。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大幅降低說明了什么?
  專家們指出,這肯定了中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時,中國仍需進一步理解從氣體污染物到顆粒污染物的轉換機制,加大其他污染物的減排力度,爭取早日根治霧霾問題。
  中國大氣污染攻堅戰比預期更有效
  最新研究由美國航天局、馬里蘭大學、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等機構聯合開展,論文發表在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科學報告》雜志上。
  參與研究的馬里蘭大學教授李占清對新華社記者說,二氧化硫是導致霧霾和酸雨的重要污染物,盡管大家都知道或者預期中國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但下降速度如此之快還是相當令人意外。
  “中國政府表示在污染控制方面投入巨資,人們對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很感興趣,”兼任北京師范大學“千人計劃”專家的李占清說,“本項研究結果證明這些措施比通常預期的更有效。”
  李占清解釋說,2007年左右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粗放型工業基本到達頂峰,之后中國經濟結構開始逐漸轉型,政府更加注重環保,大力支持綠色工業發展如清潔能源產業,有排放的工廠企業被要求安裝并使用脫硫裝置。因此,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共同造成二氧化硫排放降低。
  清華大學大氣污染研究專家張強教授持類似看法,認為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主要是重點工業行業(電力、鋼鐵)提標改造,特別是電力超低排放改造、中小燃煤鍋爐淘汰、農村采暖煤改氣、煤改電等政策的作用,證明了近期中國大氣污染控制政策尤其是“大氣十條”的有效性。
  中國大氣二氧化硫含量仍高于歐美
    論文第一作者、兼任美國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和馬里蘭大學副研究員的李燦告訴新華社記者,衛星數據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大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的整體情況,而及時準確的二氧化硫排放信息,將有助預測和緩解空氣污染。
  那么,中國二氧化硫還有必要進一步減排嗎?李燦說,一方面,考慮到成本和效率關系,二氧化硫繼續減排的成本可能很高,邊際效益遞減;另一方面,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大氣中二氧化硫含量仍較高。美國東部傳統污染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幾乎低到衛星儀器探測不到,但仍在努力減排。
  有意思的是,根據論文作者的推測,二氧化硫排放減少,會導致大氣中的氣溶膠微粒減少,而之前被氣溶膠部分抵消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所以有可能反而會導致局部性變暖。
  李燦說,二氧化硫減排造成多大程度的變暖還不清楚,對包括霧霾在內的天氣和氣候事件的影響就更不確定,還需要系統研究。
  中國治理霧霾問題依然任重道遠
  目前,霧霾依然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李燦說,光靠減排二氧化硫不能達到減輕霧霾的目的,其他一些對霧霾細顆粒物PM2.5形成有重要貢獻的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氨氣等,也都需要進一步減排。同時,中國也應開展一些科學研究,了解減排哪個污染物對減少PM2.5最有效。
  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大氣化學和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人一教授說,中國霧霾是復合型污染,由多種排放源共同造成,因此他也提出類似建議。“二氧化硫主要來自發電廠,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主要來自交通,而氨氣主要來自農業活動,我認為交通和農業減排需要成為今后中國關注的重點。”
  張強指出,空氣質量的最終改善是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的結果。未來應當更加重視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二氧化硫的減排也不能放松。
  李占清團隊前不久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給出了重霧霾天減少不顯著的另一個可能原因:燃煤產生的黑碳使得污染物無法及時散去,而是更多地集中在近地面層。
  李占清說,盡管整個大氣層的污染物含量開始降低,但人們呼吸的地面空氣污染物含量仍居高不下,尤其在冬春季節的北方供暖期。因此,減少污染物排放、根治中國的空氣污染問題依然任重道遠。(林小春) 

政府機構
中央企業
能(neng)源行業
主(zhu)要(yao)媒體(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