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致力于轉型發展。加強節能環保是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破解我國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我國節能環保領域正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圍繞本期主講話題,深入剖析了加強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對如何采取綜合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進行了多方面闡述。
節能環保是當前重要的緊迫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能源資源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面對這一狀況,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切實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切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已成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課題。
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戰略轉型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經濟增長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節能減排的任務艱巨等。在這一形勢下,中央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7.5%,為調結構、轉方式留下了空間。加快轉型發展,必須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嚴防部分地方追求過快增長、盲目投資“兩高”項目,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同時,加快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措施。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2%左右,總產值達4.5萬億元,預計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
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是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能源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的命脈和發動機。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國際能源市場的風吹草動都會給我國能源供應甚至經濟運行帶來影響。由于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國際形勢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能源保障壓力越來越大,能源資源供需矛盾將是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保障能源資源戰略安全,從根本上要靠自身的努力。一方面要積極增加供給,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挖掘節約潛力,抑制不合理需求。還要看到,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節約潛力很大,而且隨著技術進步潛力將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樹立良好大國形象的客觀需要。
總的來說,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積極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中央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進”就是首先要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節能減排是轉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檢驗轉方式成效的重要標志,是“進”的重要內容。節能減排要取得新進展,就是責任意識進一步強化,目標完成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工作深入推進,難點問題實現新的突破。我們要按照中央的決策和部署,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關系,緊緊圍繞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扎實做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積極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來說,要扎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做好綜合協調,加強節能減排宏觀指導。要抓好節能減排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節能減排規劃(2011-2015年)》,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推動落實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加強節能減排監督檢查。同時要深化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繼續推動家庭社區、青少年、企業、學校、農村、政府機構等節能減排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各地要組織好節能宣傳周和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活動要圍繞實現節能目標,突出重點,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二是節能提高能效,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要組織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嚴格節能評估和審查,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快實施節能重點工程,抓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進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強能效標準標識建設,加強節能中心能力建設。
三是壯大循環經濟,努力提高資源產出率。要加強循環經濟宏觀指導,啟動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示范企業和園區工作,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繼續開展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開展資源產出率統計試點,推進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創建活動機制化,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抓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進一步推動墻體材料革新,深化節水工作。同時還要將“限塑令”和治理商品過度包裝作為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重要內容,利用節能宣傳周等活動,針對家庭社區、學校等重點區域和重點群體,大力宣傳超薄塑料袋、濫用塑料袋和商品過度包裝的危害。
四是加強環境保護,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努力改善環境質量。要全面加快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增加投入,提高污水垃圾處理能力,開展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垃圾滲濾液、焚燒煙氣凈化系統改造,加快污水配套管網、污泥處置和垃圾收運系統建設,提升設施運營質量,推進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循序漸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技術指導。積極推進突出環境問題的綜合治理,加強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努力改善重點流域、區域和城市的環境質量,著力治理重金屬污染,支持解決一批改善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探索有效的服務業和農業清潔生產模式,帶動全社會清潔生產發展。要完善和落實環境經濟政策,加強宏觀管理,全面發揮產業、價格、財稅、收費和土地等政策對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五是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節能環保產業是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各地區要提早部署,加強領導和統籌協調,從實際出發,明確方向,突出重點,抓緊制定本地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研究制定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要繼續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出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實施細則,研究提出合同能源管理金融扶持政策,扶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完善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環保產業標準化和認證認可體系建設,規范環保市場,研究推動先進環保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推進環保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