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經濟增速的放緩,新能源產業的迅猛成長,以及煤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能力的提高,我國煤炭供需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煤炭市場在未來供大于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經濟增長放緩,煤炭需求增幅低位運行
現在全球經濟當中不確定性的因素很多,但有一個因素是確定的,就是未來幾年全球經濟處于低速增長期,我國也會受到影響。近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幅度比較快,但是,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會和出口增幅一樣會有下降,只有消費需求會有小幅上升,整個宏觀經濟呈現“兩降一升”的態勢。因為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受此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增幅也會趨緩。
我國GDP“十五”年均增長9.5%,“十一五”年均增長11.2%,與此相適應我國煤炭產量分別增長11.28%、7.98%,由2000年的12.99億噸達到2010年的32.35億噸;煤炭消費分別增長10.60%、8.34%,由2000年的13.2億噸達到2010年的31.80億噸。
但是,由于“十二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回落式增長基調已定,從 2012年開始,煤炭需求增長受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步伐加快的抑制將成為不爭的事實。2012年,四大行業耗煤約30.56億噸左右,以四大行業占全部耗煤的86.62%來推算,2012年全國的煤炭消耗量將在35.2億噸左右,比2011年增加約1.5億噸,增長4%~ 5%,其增幅要比2011年與2010年的8.5%回落4個百分點左右。因為我國現在尤其強調經濟穩步增長,據此可初步預計,“十二五”后幾年煤炭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基本會在4%~6%之間波動。
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煤炭市場空間受擠壓
新能源產業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產業概括,在我國一般指區別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主要是指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氫能、可燃冰等。開發新能源是中國乃至世界能源發展的戰略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將核能、氫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培育并投入巨資發展,誰在未來搶占了新能源至高點,誰就擁有了領先的戰略優勢。
近幾年國家制定規劃和相關政策,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特別是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根據“十二五”的有關專項發展規劃和能源相關發展預測研究,國家將投巨資發展風電,使風電呈幾何級發展,到201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占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7%,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8億千瓦,占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9%。太陽能會很快成為新能源的支柱產業,國家將穩繼續推廣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穩步啟動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加強行業規劃和準入管理等,2015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面積將達到4億平方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雖然日本福島核危機后,我國暫停審批核電項目,但各種跡象表明,核電建設下一步仍舊要“快步走”,2015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300萬千瓦,2020年則會達到8600萬千瓦。
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增強我國能源可再生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還可促進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輕碳排放壓力。但是,不可否認,新能源的快速成長也相應擠壓了傳統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生存空間。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至少為2.9億千瓦。到時,這些裝機容量的每年的發電規模,約為7億噸左右煤炭的發電量。
資源開發投資活躍,產能過剩日益顯現
自2001年以來,在市場利好形勢的刺激下,在國家政策導向下,煤炭企業強控煤炭資源,快速擴張建新礦、建大礦;多行業涉足煤炭產業,促使對煤炭采選業投資持續升高;電力企業憑借強大經濟實力、產業關聯優勢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大舉進入煤炭行業強占資源開發建設新煤礦;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機制積極介入煤炭產業開發煤礦等。據統計,全國有16個行業投資辦煤礦,其中,五大電力集團和華潤集團六家非煤企業集團2009年產煤1.28億噸,2010年達到3.2億噸,2015年將達到7.1億噸。
“十五”期間煤炭采選業累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2253億元,平均每年投資450.6億元,“十一五”期間煤炭采選業累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2489.7億元,平均每年投資2497.94億元,其中2010年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高達3770億元,“十一五”投資額是“十五”的5.54倍,相當于新中國成立55年煤炭投資總和的2.8倍。進入“十二五”,對煤炭采選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仍延續上升勢頭,2011年投資約4700億元,同比增長16%。
全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大幅持續增加的背后是產能的擴張。2006至2011年,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超過1.6萬億元,加上建井技術、開采技術及裝備水平的革新與提升,增加產能約20億噸,其中僅在“十二五”期間就要釋放15億噸。煤炭產能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可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業的市場風險。當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減緩時,業已形成和將要形成的煤炭巨大產能過剩問題就會凸現出來了。
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等重點產煤地區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整頓改造和關閉小煤礦,影響了部分產能的釋放;許多大型礦井、特大型礦井正在建設之中,尚未形成實際產能;產能集中在晉陜蒙地區,受運輸通道的制約,短期內難以將煤炭暢通地運送到華東、華南等重點消費地區。受這些因素制約,煤炭產能過剩問題表現得還不是很充分。但下一步,隨著新建大礦井投產,“大通道”建設暢通以及整頓改造關閉小煤礦工作結束后的產能釋放,再加之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減緩對煤炭需求的降低與進口煤炭量持續增加造成的沖擊,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將會表現得愈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