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危機的陰影正在漸漸散去,而在中國已經塵封一年的核電解凍聲音也漸漸清晰起來。核電行業已經開始積極行動,打造核電重啟的輿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在能源界政協委員新聞發布會上說:“政府會在今年或者今年更早的時間之內恢復核電站項目的審批工作。”而與此同時,核電站的安全性也引發各界的擔憂和質疑。
中電聯統計與信息部主任薛靜對本報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不會有新建內陸核電站開工,新增的3000萬-4000萬千瓦電力全部來自于沿海核電站,內陸核電站最快也是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
中電聯在最新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滾動研究綜述報告》中提出,“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減少1000萬千瓦,調減到規劃核電裝機規模7000萬千瓦。主要是調減內陸核電,適量調減沿海核電。”
薛靜對本報記者表示,“7000萬千瓦是否就是最終《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里的準確數字還不知道。目前我們國家非化石能源主要依靠水電和核電。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發展,內陸核電站尤其要注意水污染問題,因為這些地區江河湖泊多,設備和電站的安全防護性能必須保證。”
作為近期處于輿論漩渦的彭澤核電的投資方,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表示,從核安全性上來說,內陸核電和沿海核電的安全性是一樣的。無論是國家標準還是國際標準,對內陸核電和沿海核電也有著同樣高的核安全要求。
陸啟洲介紹,世界上現有運行的核電站絕大部分是內陸核電站。比如,美國、俄羅斯、法國等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如此。而沿海核電則主要集中在日本,這是日本作為島國的特殊地理環境所決定的。如果一旦發生像福島這樣的事故,內陸核電和沿海核電造成的影響幾乎是一樣的。并不是說內陸核電發生事故的嚴重程度就比沿海大。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實驗快堆總工程師徐銤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內陸還是沿海核電站,無論哪一種堆型,都要按照釋放程度做好極端事故的應急和預測體系建設,把不該排放的液體、氣體儲存好等等。在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中國政府對于內陸建核電站一直極為謹慎,轉折點則是2008年那場冰災。
冰災后,湖北咸寧大畈核電站、湖南益陽桃花江核電站和江西九江彭澤核電站,很快成為第一批獲得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內陸核電站。
此后,遼寧、吉林、安徽、河南、四川、河北、重慶等省區也紛紛宣布本省份核電規劃,試圖通過建立核電站。據《國家電網(微博)報》2010年7月披露的數據,在中國43個審查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核電項目中,內陸核電站占31個。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3個運營核電機組,近30個在建核電機組,而籌建中的核電站更是多達90多個。目前這些項目由于已經塵封一年,正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這也就難怪核電業界和地方政府對于核電項目重啟如此熱心了。如果這些項目得到政府放行,則一場內陸核電的大躍進必將成行。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和核電業界如此熱心核電重啟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次能源短缺的因素外,無非利益兩個字。
對于核電業界而言,核電站前期投資巨大,而一旦投資建成后,后期僅僅是維護費用,其收益極為穩定,收益巨大,簡直就是印鈔機。
而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核電的投資除了解決能源短缺問題之外,還對地方GDP的增長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稅收、就業、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都是大家關切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其實福島核事故不但對日本核電業是個重大打擊,對中國同行也打擊不小。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核電項目已經跑了好幾年,投入已經不菲,而核電業界去年一些做了前期工作的核電項目也叫停了,前期核電快速發展時招聘的人一下子沒了事情干,一些已經簽訂的合同不能實施。
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直指熱心內陸核電站建設為利益驅動。他說,核電站如果放到海邊,要防止海嘯,但防止海嘯的成本很高,需要一個很大的防波堤,而且還要比較高,這筆投資是很大的。而放在內陸則相對便宜。其次,沿海地區的地價都高得不得了,內陸地區地價比較低,補償標準也可以低一些。
何祚庥呼吁,必須立即停止在中國內陸地區建造任何核電站。他認為,現在的核電站設計者根本無法保證其“不安全系數”接近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