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山東能源淄礦集團(tuan)率先(xian)走出省(sheng)門(men),在陜西省(sheng)建設的(de)年產300萬噸的(de)亭南煤業公司。)
【編者按】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命脈。自2002年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率先走出山東、挺進陜西開始,山東煤炭企業的西進史已進入第十個年頭。近十年來,我省煤炭企業在廣袤的西部地區披荊斬棘、奮發進取,為西部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也為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儲備下了寶貴的資源。從今天起,我們陸續刊發本報記者日前赴陜西、山西、內蒙古、寧夏、新疆、云南、貴州等地采訪寫成的“西行看能源”系列報道,希望齊魯兒女對山東煤炭企業的西進開發有一個總體了解。
曾是荒漠戈壁,如今井筒高聳、鳥語花香,這是山東能源人的創造進取;
曾經資源枯竭,如今后續充沛、產業多元,這是山東能源人的破繭化蝶;
肩負為山東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能源保障重擔的山東能源人,拋家舍業,來到西部艱苦創業,書寫了山東能源史的新篇章。據統計,今年1至8月份,山東能源集團在內蒙古、陜西、山西、云南等省份已經建成投產的16個煤礦,共生產煤炭1495.6萬噸,營業收入50.2億元,實現利潤20.1億元。
“資源是能(neng)源企業(ye)(ye)生存和發展的基(ji)礎(chu)(chu)。從戰略意義(yi)上講(jiang),誰擁(yong)有(you)資源誰就(jiu)擁(yong)有(you)未來。充分用足用活國家政策(ce),大力實(shi)施‘走(zou)出去(qu)’戰略,是山(shan)(shan)東(dong)能(neng)源集(ji)(ji)團強筋壯(zhuang)骨、實(shi)現(xian)可(ke)(ke)持續發展的必(bi)然選擇”,山(shan)(shan)東(dong)能(neng)源集(ji)(ji)團有(you)限(xian)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卜昌(chang)森對記者說,“沒有(you)各權屬企業(ye)(ye)走(zou)出去(qu)開(kai)發建設這(zhe)一(yi)基(ji)礎(chu)(chu),就(jiu)沒有(you)山(shan)(shan)東(dong)能(neng)源集(ji)(ji)團今天(tian)的規模,更難以(yi)談及(ji)未來的發展。可(ke)(ke)以(yi)說,正是走(zou)進西部開(kai)發,才奠定了山(shan)(shan)東(dong)能(neng)源集(ji)(ji)團的百年(nian)基(ji)業(ye)(ye)。”
資源危(wei)機是最大的危(wei)機
欣喜于山東能源集團的蓬勃發展,你難以想象,就在前幾年,資源危機的陰影還曾一度讓山東能源集團各權屬企業長吁短嘆!
始建于1956年的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曾是山東煤炭企業的驕傲———1988年,一躍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千萬噸級煤炭企業,這也是當時全國10個千萬噸級礦務局之一。
然而由于長期超強度開采,到上個世紀末,新汶礦區煤炭儲量不足5億噸,先后有8對礦井關閉破產,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20萬職工家屬生存受到威脅!
位于淄川的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也有過輝煌的煤炭生產史———這里曾一度是山東省的“產煤大戶”,連續多年占全省煤炭產量的一半以上。然而,輝煌的背后也有過切膚之痛。進入“九五”后,淄礦集團大部分礦井因不具備規模生產能力被相繼注銷,煤炭資源儲量一度不足1億噸,企業面臨關閉破產的窘境!
同樣,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也曾嚴重困擾著山東能源集團下轄的棗礦、肥礦、臨礦和龍礦集團等單位。資源儲備不足,一度成為山東能源集團權屬企業最大的生存挑戰。
“如果不是‘走出去’開發資源,山東煤炭企業的今天難以設想。”記者在新礦集團、淄礦集團等單位采訪,許多感受過切膚之痛的老同志一致感嘆“往事不堪回首”。
“要破除發展與(yu)資(zi)源的矛盾(dun),積聚企(qi)(qi)業(ye)(ye)長遠發展的競爭(zheng)優勢,別無(wu)選擇,必須尋找(zhao)新(xin)(xin)資(zi)源,建(jian)設新(xin)(xin)礦井,獲取與(yu)人員(yuan)規模、企(qi)(qi)業(ye)(ye)發展相適應的煤炭儲(chu)量,夯實(shi)企(qi)(qi)業(ye)(ye)賴以生(sheng)存的資(zi)源基礎。”山東能源集團副董(dong)(dong)事長、新(xin)(xin)礦集團董(dong)(dong)事長、黨委(wei)書記李希勇說。
走進西部天地寬
巨大的生存危機面前,如何擺脫資源日趨枯竭的困境?又該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走進西部!
早在2002年,山東能源集團旗下的淄礦集團就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率先走出省門,來到三秦大地,揭開了山東煤炭企業“走出去”的帷幕。2005年底,設計年產300萬噸的陜西亭南煤礦建成投產!
亭南煤業公司黨委副書記王欣告訴記者,在亭南煤礦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廣大建設者們面對國家宏觀調控壓力大、省外上項目困難多以及人員少、任務重等不利因素,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的優良傳統,安全優質高效地推進礦井建設,使亭南煤礦成為陜西省的樣板礦井,為山東人民爭了光。
緊隨其后,山東能源集團旗下的各權屬集團充分發揮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優勢,紛紛挺直腰板,走進西部。9年多時間里,山東能源集團權屬企業以收購、托管、聯合等多種方式先后在內蒙古、新疆、陜西、寧夏、山西等11個省(區)獲取煤炭地質儲量416.84億噸。尤其是新礦集團,已經形成了“西進晉陜新、北上內蒙古、南下皖黔滇”的千里礦業開發的大格局。
從集團層面看,截至8月底,山東能源集團已在省外獲取的416.84億噸煤炭地質儲量中,可采儲量210.16億噸,按目前每年1.73億噸的設計產能,可以開采120年以上。而這些資源絕大多數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陜西、山西、貴州等西部省份。
而預計到2015年,山東能源集團省外生產礦井將達到62對,基本形成省內省外同步發展、重心逐步向省外轉移的戰略布局。
走進西部,不僅僅是儲備資源,還要樹立山東能源企業的形象!還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富裕一方百姓!
各權屬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堅持“包容開放”為核心的科學開發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建成了一批當地政府引以為榮的樣板工程:新礦集團去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淄礦集團亭南煤業公司榮獲“陜西改革龍頭示范企業”榮譽稱號,臨礦集團榆樹井煤礦被鄂爾多斯市確定為全市煤礦生態建設樣板工程。
省委常(chang)委、常(chang)務副省長王仁元今年8月上旬(xun)到內蒙古上海廟礦區(qu)考察工(gong)作時表示,山(shan)東(dong)能源集團權屬企業(ye)按照山(shan)東(dong)省委、省政府(fu)關(guan)于走出去開(kai)發整合資源的(de)指示,結(jie)合企業(ye)自身戰略部署,在(zai)短(duan)短(duan)六年時間(jian)里初步建成(cheng)了(le)以(yi)煤化工(gong)為主(zhu)體的(de)循(xun)環經(jing)濟(ji)(ji)產業(ye)園區(qu),取得顯(xian)著成(cheng)績,為當(dang)地產業(ye)經(jing)濟(ji)(ji)建設作出了(le)較大貢獻,突出展(zhan)現了(le)山(shan)東(dong)企業(ye)家和創業(ye)者們(men)的(de)求真務實、團結(jie)和諧、勇于創新、敢于進取的(de)良好精神風貌!
以大(da)資源(yuan)觀謀求永(yong)續發展
8月29日,山東能源集團的掌門人卜昌森率隊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考察,洽談合作事宜。雙方協商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后在煤電、煤化工、裝備制造、熱電聯產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這只是山東能源集團今年3月21日掛牌成立后進一步加大“走出去”步伐的一個縮影。
翻開卜昌森履職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以來的日程表,加強與兄弟省份、大企業洽談,爭取資源配置、在能源等領域開展合作占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而且安排兩名副總經理主抓省外、國外資源開發工作。可以說,山東能源集團把“走出去”開發資源作為了首要的戰略任務。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深深認識到,省委、省政府賦予山東能源集團‘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大型能源集團,進軍世界500強,打造卓越能源企業’的神圣使命,而抓住黃金機遇期,提升對資源的開發和掌控能力是基礎。”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宿洪濤對記者說,“而且,我們特別強調,在對外開發中要樹立大資源觀。”
據介紹,山東能源集團組建后,將逐步改變各權屬企業“單打獨斗”、競爭力不強的局面,逐步建立起集團對外開發統一協調機制,實現資源開發“一致對外”,提高集團對所在地區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內蒙古辦事處已經成立。
堅持與“巨人”聯合作戰,山東能源集團創立了全新的省外開發模式。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已與中石油、中電投、中信集團、中化集團、中國煙草、國網能源、華潤集團及韓國SK等在“煤、化、電”產業鏈條各個環節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戰略合作,形成了資源、資金、管理、技術、團隊等方面的鏈接互補。
山東(dong)能(neng)源(yuan)(yuan)集(ji)團“走(zou)出去”戰(zhan)略(lve)并沒有僅(jin)僅(jin)局(ju)限于國內,通過對(dui)全球能(neng)源(yuan)(yuan)布局(ju)及國內能(neng)源(yuan)(yuan)產(chan)業發展趨勢的科學分析,海(hai)外資(zi)源(yuan)(yuan)也(ye)成為其戰(zhan)略(lve)外拓的著眼點,近期(qi)將準(zhun)備成立(li)(li)海(hai)外開發工(gong)作部(bu)。而“走(zou)到國外”也(ye)不單為了(le)煤炭資(zi)源(yuan)(yuan),而是樹(shu)立(li)(li)大(da)資(zi)源(yuan)(yuan)觀念,加大(da)石油、油頁巖,以及鐵(tie)、銅、金、錳(meng)等礦產(chan)資(zi)源(yuan)(yuan)的獲取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礦業開發格局(ju)。
展望“十二五(wu)”,更有大手筆(bi)!
抬首“十二五”,山東能源集團更有大手筆!看看山東能源集團的“十二五”規劃,更加振奮人心:到2015年,集團在省外的煤炭產量將達到每年1.5億噸左右,相當于省內煤炭產量的近3倍!
不遠的將來,山東能源集團將按照規劃建設晉陜、蒙寧、新疆、云貴四大省外煤炭基地,形成一個5000萬噸、兩個3000萬噸、四個1000萬噸礦井,構建省外能源開發大格局。同時,繼續以收購、控股、托管等多種形式獲取國內外煤炭及其它資源,為企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能源基礎保障。
“今年將(jiang)鞏(gong)固山東(dong),主攻(gong)蒙寧,加(jia)快(kuai)晉陜,推進云貴,穩(wen)定(ding)新疆,拓展(zhan)國外(wai),堅持以(yi)(yi)主導產業為核心,以(yi)(yi)各(ge)主要礦區建設為基礎,以(yi)(yi)煤基產業鏈為方(fang)向,立足(zu)山東(dong)省(sheng),融入中西部,參與國際化,形成各(ge)區域之(zhi)間(jian)高(gao)效運營、相互(hu)支撐(cheng)、結構(gou)合理、協同(tong)發展(zhan)的(de)產業布局,加(jia)快(kuai)構(gou)建支撐(cheng)山東(dong)能源集團穩(wen)定(ding)和長(chang)遠發展(zhan)的(de)煤炭供(gong)應(ying)體系,為集團進入世界500強(qiang)提供(gong)資源保障(zhang)和強(qiang)力支撐(cheng)。”談及未來,卜昌森的(de)目光深(shen)邃而堅定(ding)。